十大忠臣(2)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6-03

寇准。寇准(961—1023)北宋大臣。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少有大志,精研《春秋》。19岁考中进士。先后任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知县,以吏治出色闻名。后任三司使、枢密院直学士等职。一次他朝奏激怒太宗,太宗起身欲退,他拉住太宗皇袍,重新坐下讨论朝政。后渐以犯颜直谏受到太宗器重,以唐太宗得魏征相比,任为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相继任职于工部、兵部。景德元年(1004),又任宰相。本年冬,辽军大举南征,朝野震动、5 钦若等劝真宗南迁避寇,寇准力排众议,劝真宗御驾亲征。真宗至澶州(今河南濮阳),军民受鼓舞,欢呼声闻数十里,寇准受命指挥宋军,号令严明,士卒喜悦,英勇作战,射杀辽军统帅萧挞览。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辽军撤回,形成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二年,加任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次年,遭王钦若诬陷被罢相,任刑部尚书。寇准的刚直、才能给真宗印象很深,天禧元年,又任他为宰相。三年,因得罪刘太后,遭到以“溜须”著称的丁谓陷害,贬道州司马。乾兴元年(1022),再贬雷州司户参军。二年,病死于海南岛。死后归葬,百姓沿路祭哭,立庙纪念。他后来成为名传后世的忠臣,在小说、戏剧中广为传扬,家喻户晓。
    包拯。包拯(999—1062)北宋大臣。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天圣年间考中进士。因父母年老,不受官职,专门奉养双亲,父母亡后,出任地方官,以善于断案著称。他知天长县时.有农民来告牛舌被割,他让农民回家宰牛卖肉。不久,有人来告农民私杀耕牛(因当时法律禁止杀牛),他说:“为何害人牛舌又来告发?”盗贼惊服。他知端州时,端砚驰誉天下,他一砚不取,全部贡献朝廷。后升任监察御史,主张加强边防,反对向契丹进贡。后,又升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等职(故后世称他包待制、包龙图),立朝刚毅,正气逼人,连连上奏仁宗,指斥权幸大臣,连贵戚、宦官都望而生畏,不敢胡作非为。当时权势之家竟筑楼台亭阁,致使汴梁惠民河堵塞,包拯下令,豪门只好拆除。包拯之前,衙门规定告状者不能面见行政长官。包拯革除旧制,令拆讼者面诉曲直,官吏从此不敢再欺压百姓,他因而成为京师妇孺皆知的清官,汴梁传语“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他性格刚直,执法严明,铁面无私,以致与亲戚、朋友停止来往。并声明:后世子孙为官犯赃,死不得葬本族坟墓,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后官至枢密副使。1062年,因病逝世。他的事迹在《包公案》等小说、戏剧里广为流传,经长期艺术加工,成为妇孺皆知的忠臣、清官、被尊称为“包公”、“包青天”。

更多精彩文章

  • 十位最伟大的现代作家
  • 岳飞的后代今何在
  • 世界作家之最
  • 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
  • 世界十大小说家有其代表作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