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为什么恨水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6-05
提起张恨水,总会让人联想到“鸳鸯蝴蝶派”或“礼拜六派”。他在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长篇小说130多部,约 5000万字,其中有六十几部出过单行本,其余均为报刊连载。张恨水的作品,以小市民及小知识分子在旧社会的遭遇为题材,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深受群众欢迎。
不过,许多人未免纳闷:为什么他别的不恨,偏偏要恨水呢?张恨水本名张心远,祖籍安徽省潜山县,但他是 1895 年在江西省广信府(今上饶地区)出生。18岁时,他带着丧父的哀痛,考进中山先生在苏州创办的蒙藏垦殖学堂,校址离寒山寺和虎丘很近。他常常孤独地坐在校园里的石椅上思念亡父,为家庭担忧,听流水呜咽,见落花伤怀,在苦闷中彷徨挣扎。他开始写诗填词发泄自己满腹忧伤,当然更喜欢吟诵唐诗、宋词的佳篇,每当读到南唐后主李煜的“乌夜啼”(又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更是爱不释手,也从中顿悟光阴之可贵,因此,课余写作近体诗,就取用一个“愁花恨水生”的奇怪笔名。“生”乃当时男子习用的自称,“愁花恨水生”则取意于“乌夜啼”末句。当时鸳鸯蝴蝶派作家,除了喜欢在禽乌昆虫的名称中物色笔名外,还喜欢用“某某生”之类的笔名,如百花同日生(张秋虫)、蜘蛛生(平襟亚)、天虚我生(陈蝶仙)、海上漱石生、笑笑生、不肖生等,张恨水的最初笔名,聊表自己当时的心境外,大约也受到这种风气的感染。年近弱冠的张恨水还喜欢看《小说月报》,这是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他虽然经济拮据,但每月总要省两角买刊物,而封底的征稿启事更吸引他的注意:每千字稿酬3元。为了开拓财源,他决心投稿。
于是一个人躲在教室里偷偷写起小说来,3天写了两篇。一篇叫《售新娘》,约3000 字的文言体,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婚姻故事;另一篇叫《梅花劫》,4000字左右的白话体,写一个寡妇自杀的故事。写好后悄悄寄到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编辑部。稿子寄出后,他并不抱多少希望。但出乎意外的,四五天后编辑恽铁樵回信,说稿子很好,答应“容缓选载”。以后他继续和恽先生通过两次信,可是稿子一直没登出来。这是张恨水的第一次投稿,处女作虽被搁置,但却增长了他的创作勇气和决心,因为他开始明白一个道理:作家之尊并非高不可攀。这是他创作生涯中极为重要的关键。
1915年,他到了汉口,为一家小报投稿时,便正式署用笔名“恨水”。若干年后,张恨水成名了。虽然他的笔名众多,但人们熟知的只一个:张恨水,而且此名早已成了他的正名。家人。亲友称他为恨水,后辈亦称他为恨老,原来的名字“张心远”却似乎被人遗忘了。
不过,许多人未免纳闷:为什么他别的不恨,偏偏要恨水呢?张恨水本名张心远,祖籍安徽省潜山县,但他是 1895 年在江西省广信府(今上饶地区)出生。18岁时,他带着丧父的哀痛,考进中山先生在苏州创办的蒙藏垦殖学堂,校址离寒山寺和虎丘很近。他常常孤独地坐在校园里的石椅上思念亡父,为家庭担忧,听流水呜咽,见落花伤怀,在苦闷中彷徨挣扎。他开始写诗填词发泄自己满腹忧伤,当然更喜欢吟诵唐诗、宋词的佳篇,每当读到南唐后主李煜的“乌夜啼”(又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更是爱不释手,也从中顿悟光阴之可贵,因此,课余写作近体诗,就取用一个“愁花恨水生”的奇怪笔名。“生”乃当时男子习用的自称,“愁花恨水生”则取意于“乌夜啼”末句。当时鸳鸯蝴蝶派作家,除了喜欢在禽乌昆虫的名称中物色笔名外,还喜欢用“某某生”之类的笔名,如百花同日生(张秋虫)、蜘蛛生(平襟亚)、天虚我生(陈蝶仙)、海上漱石生、笑笑生、不肖生等,张恨水的最初笔名,聊表自己当时的心境外,大约也受到这种风气的感染。年近弱冠的张恨水还喜欢看《小说月报》,这是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他虽然经济拮据,但每月总要省两角买刊物,而封底的征稿启事更吸引他的注意:每千字稿酬3元。为了开拓财源,他决心投稿。
于是一个人躲在教室里偷偷写起小说来,3天写了两篇。一篇叫《售新娘》,约3000 字的文言体,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婚姻故事;另一篇叫《梅花劫》,4000字左右的白话体,写一个寡妇自杀的故事。写好后悄悄寄到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编辑部。稿子寄出后,他并不抱多少希望。但出乎意外的,四五天后编辑恽铁樵回信,说稿子很好,答应“容缓选载”。以后他继续和恽先生通过两次信,可是稿子一直没登出来。这是张恨水的第一次投稿,处女作虽被搁置,但却增长了他的创作勇气和决心,因为他开始明白一个道理:作家之尊并非高不可攀。这是他创作生涯中极为重要的关键。
1915年,他到了汉口,为一家小报投稿时,便正式署用笔名“恨水”。若干年后,张恨水成名了。虽然他的笔名众多,但人们熟知的只一个:张恨水,而且此名早已成了他的正名。家人。亲友称他为恨水,后辈亦称他为恨老,原来的名字“张心远”却似乎被人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