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乙型肝炎的罪魁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8-28
乙型肝炎病毒为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它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罪魁祸首,其直径为42毫微米。在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中,用电镜观察,可见乙型肝炎病毒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和管状颗粒。乙型肝炎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比甲型肝炎病毒的抵抗力更强。用一般浓度的酒精、新洁尔灭、来苏尔、碘酒等消毒剂均不能灭活。但是乙型肝炎病毒对高温相对较敏感,应用热力消毒,如高压、湿热消毒还是可靠的,经煮沸20分钟或在高温高压121℃、15分钟即可灭活。当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后,有的引起急性发病,但由于病人体内的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很快清除病毒,病人也很快痊愈;有时人体不能很快清除病毒,则形成慢性肝炎,或者不表现症状而成为肝炎病毒携带者,不论是慢性肝炎患者或肝炎病毒携带者,在他们的血液、唾液、乳汁等体液中,都可能检查出乙型肝炎病毒。说明这种病的传染期长,传播途径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