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与疟疾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10-15

1897年8月20日,一个炎热的夏夜,英国科学家罗纳德·罗斯在他印度锡康德拉巴德的实验室里紧张工作,他正用显微镜观察蚊子。生物学家曼逊曾推测蚊子可以传播疟疾,罗斯试图通过实验证实这一点,但两年过去了,仍一无所获。尽管如此,他还是机械地俯看显微镜筒,毫无希望地移动标本,观看蚊子胃壁一排排整齐漂亮的细胞。忽然间,在胃壁细胞之间,他看到一些奇妙的环状体,那是什么?第二天,他又检查同批蚊子中的另一只,并发现了同样的环状体,只是更清晰,长得更大了。看来,这种环状体一定是活的了。下一步,他选用鸟来作为实验对象,因为鸟类也有疟疾病。他捉来三只患疟疾的云雀,然后将十只蚊子放入笼里,让它们吸取云雀的血,结果同样可以在蚊子体内发现那些环状体,而选用健康云雀时在蚊体内则见不到环状体。那么,疟原虫又是怎样从蚊传给人的呢?经过认真观察,他发现那些环状体即囊合子,最后长大破裂,释出成千上万的子孢子,子孢子再集中到蚊的唾腺内。一个念头突然闪现出来,疟疾一定是蚊子叮咬传播的了!于是他拿来三只健康的麻雀,让一些有毒雌蚊叮咬。果然不久三只麻雀都得了疟疾。罗斯由此推断:有毒蚊子叮咬人时也将疟原虫传给了人。这时在意大利,动物学家格拉西在完全不知罗斯研究进展情况下,也正致力于对蚊子的研究。他注意到有蚊子的地方不一定有疟疾,但有疟疾的地区必能找到蚊子。这是不是说疟疾是由一种特别的蚊子传播的呢?1898年夏天,他利用假期到各地搜寻蚊子,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同时他还调查各地疟疾的发生情况。如果某地没有疟疾,就说明该地区的蚊子不会传播疟疾。最后,他断定传播疟疾的罪魁祸首是一种褐色的翅上有四个深色点的特别的蚊子,即克氏按蚊。1898年9月28日,他在林赛科学院宣布了他的这一发现。就在这年秋季,格拉西找到了一个名叫索拉的自愿者,索拉表示愿意与他的按蚊同居一室。格拉西先用健康的按蚊作实验,结果无反应;第二次他选用疟疾蚊,10天之后,这位索拉先生就得了疟疾,冷得浑身打战了。疟疾之谜终于在罗斯、格拉西的共同努力下揭开了,这为人类选择正确的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作为传播疾病之媒介,小小的蚊子也逐渐为世人所注目。

    更多精彩文章

    • 仅仅是花蚊子叮人吗?
    • 按蚊传播疟疾
    • 轮到了蚊子
    • 蚊子叮人
    • 雷达与反雷达—谈蝙蝠与蛾子
    • 昆虫隐身术的启示
    • 虱子这个害人虫
    • 水中“美妙的音乐会”—鱼的发声
    • 大熊猫会灭绝吗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