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手抄报:早期汉民族共同语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5-17

        早期汉民族共同语

  殷商时代在中原黄河流域的华夏族聚居区,就有了汉民族共同语的萌芽。历经周、秦、汉及魏晋南北朝的长时间的发展融合和传播,汉民族共同语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商朝迁殷(今河南小屯附近)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需要,就有了早期共同语的萌芽。夏商周和春秋时,民族共同语称“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孔子讲学用的就是雅言,而不是鲁国方言,我们可以说孔子的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先驱。

汉字手抄报:早期汉民族共同语

点击放大图片

  秦朝时推行“书同文”等文化政策,使民族共同语的传播有了政治上的保障。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或“凡语”、“凡通语”、“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通语”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魏晋南北朝时,以洛阳语音为标准的汉民族共同语从中原传向北方和江左一带。《魏书咸阳王禧传》就有关于北魏孝文帝通令“断胡语”,用正音“的记载。正音就是北魏都城洛阳的语音。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建都于金陵(今南京),当时的金陵话是洛阳话的沿用。

    更多精彩文章

    • 汉字手抄报:汉字的来历
    • 汉字手抄报:最早的成熟文字
    • 汉字手抄报:什么是金文
    • 汉字手抄报:汉字的读音
    • 汉字手抄报:草书
    • 汉字手抄报:汉字魅力
    • 遨游汉字王国手抄报:汉字的来源
    • 我爱汉字手抄报:汉字构造原理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