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手抄报:语文历史起源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5-18

  据张毅《六十年“语文”史论(1887-1950)》(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报》2013年第6期)考证,“语文”一词出现于19世纪末。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称为“国文”课一科,传授的仍是历代古文。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

语文手抄报:语文历史起源

点击放大图片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

    更多精彩文章

    • 语文手抄报:走进音响世界
    • 语文手抄报:语文的重要性
    • 语文手抄报:文言文判断句例说
    • 语文手抄报:高考作文素材
    • 语文手抄报:汉语修辞
    • 语文手抄报:语文学科
    • 漫游语文世界手抄报:诗中风
    • 语文手抄报:唐宋八大家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