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的发现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6-26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又一条基本定律,发现于1826年。欧姆(G.S.Ohm)原是一名中学数学、物理教师。他是在傅里叶(J.B.J.Fourier)的热传导理论的启发下进行电学研究的。傅里叶假设导热杆中两点之间的热流量与这两点的温度差成正比,然后用数学方法建立了热传导定律。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类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电流也许正比于这两点的某种推动力之差。欧姆称之为电张力(electric tension)。这实际上是电势概念。为了证实自己的观念,欧姆下了很大功夫进行实验研究。
开始欧姆所用电源是伏打电堆,由于这种电源不稳定,给欧姆的实验带来很大困难。1821年塞贝克(T.J.Seebeck)发明温差电偶。波根道夫(J.C.Poggendorff)建议欧姆采用温差电偶做电源,这才得到稳定的电源。当时,电流强度的测量还是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欧姆先是打算用电流的热效应,从热膨胀的效应来测量电流强度。后来,欧姆自己设计了一种电流扭秤,把电流的磁效应和库仑扭秤结合在一起,测量电流强度是通过挂在扭丝下的磁针所偏转的角度。温差电池是由弯成abb′a′形的铋条和两根铜条组成,ab端插入装有碎冰雪的容器中,a′b′端则插入另一装有沸水的容器中。
电流扭秤的扭丝和磁针置于圆筒形玻璃罩中,磁针偏转的角度用一放大镜观测。欧姆取八根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板状铜丝,分别接入电路,测出每次的电流磁作用强度(实际上是与电流强度成比例关系的磁针偏转角度)。最后表示成:
其中X表示长度为x的导体所对应的磁作用强度,a与b是依赖于电路的两个常数。我们现在可以判断,欧姆的a相当于电动势,b相当于除待测导体之外的回路电阻,X相当于电流强度。
1826年,欧姆先后发表了两篇论文。第一篇题为:《论金属传导接触电的定律及伏打仪器和希外格尔倍加器的理论》,报导了他的实验结果。第二篇题为《由伽伐尼电力产生的电现象的理论》。他仿照傅里叶的热传导理论,从理论上推出如下公式:
次年,欧姆发表《用数学推导的伽伐尼电路》一书,严格推导了电路定律。欧姆定律的建立在电学发展史中有重要意义。但是当时欧姆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到德国科学界的重视。直到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才肯定欧姆的功绩,那一年,欧姆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的科普利奖。
开始欧姆所用电源是伏打电堆,由于这种电源不稳定,给欧姆的实验带来很大困难。1821年塞贝克(T.J.Seebeck)发明温差电偶。波根道夫(J.C.Poggendorff)建议欧姆采用温差电偶做电源,这才得到稳定的电源。当时,电流强度的测量还是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欧姆先是打算用电流的热效应,从热膨胀的效应来测量电流强度。后来,欧姆自己设计了一种电流扭秤,把电流的磁效应和库仑扭秤结合在一起,测量电流强度是通过挂在扭丝下的磁针所偏转的角度。温差电池是由弯成abb′a′形的铋条和两根铜条组成,ab端插入装有碎冰雪的容器中,a′b′端则插入另一装有沸水的容器中。
电流扭秤的扭丝和磁针置于圆筒形玻璃罩中,磁针偏转的角度用一放大镜观测。欧姆取八根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板状铜丝,分别接入电路,测出每次的电流磁作用强度(实际上是与电流强度成比例关系的磁针偏转角度)。最后表示成:
1826年,欧姆先后发表了两篇论文。第一篇题为:《论金属传导接触电的定律及伏打仪器和希外格尔倍加器的理论》,报导了他的实验结果。第二篇题为《由伽伐尼电力产生的电现象的理论》。他仿照傅里叶的热传导理论,从理论上推出如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