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儿童作文心理发展动因浅探

来源:教学计划发布时间:2012-07-14

一  儿童作文心理发展动因浅探


甲:作文教学心理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中小学生(儿童)作文能否取得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能否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乃是个人心理动因的具体表现,因此,改革作文教学,提高儿童(指中小学生)作文水平必须充分考虑他们作文心理发展动因的特点。为了揭开儿童作文心理的奥秘,让我们就从这个问题谈起吧。


乙: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从作出知识系统出发的研究颇有成绩,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中小学生普遍厌恶作文、畏惧作文、不想作文的心理状态还没有得以很好改善。能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是一件“愉快的事”,从而进人“引笔行墨、快意累累”的作文境界的学生毕竟大少。面对这种状况,努力探索儿童的作文心理奥秘,认真研究作文心理发展动因的问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不过,关于这一问题,据说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理解。袁老师,是吗?


(一)动因——儿童作文地理的内部矛盾


甲:是的。我们探讨儿童作文心理发展的动力和根本原因问题,必须坚持以辨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


按照辩证唯物主文观点,儿童心理与所有其他事物一样,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现,位于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这个内部矛盾也就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乙:这就是说,儿童作文——这一种以语言为工具的人脑的心理功能的实践活动,其发展的动因是儿童作文心理的内部矛盾。


甲:不错。从儿童作文心理的发展来说,其内部矛盾就是儿童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作文的新需要与他们原有作文心理水平、心理结构之间的矛盾。


(二)原有作文心理水平与新的作文需要


乙:从这一观点出发,理解儿童作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首先就得分析这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弄清什么是“原有作文心理结构及水平”、什么是“作文的新需要”。


⒈原有作文心理水平


甲:先说原有的作文心理结构及水平吧。我们知道,心理是人脑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的结果,逐步构成人的心理的完整结构及其水平。在儿童作文心理的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旧的、比较稳定一面的原有作文心理结构和水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是包含复杂构造的多种心理因素的总和。它大致由下列成分组成:


①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各种作文心理能力的发展水平;②语文知识、写作知识的水平,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的水平;③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习惯等非认知因素的水平;④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表现;⑤注意力、心境、态度等当时的心理状态。


原有的作文心理结构及水平既有积极的因素,又存在着不足的、或有待发展的一面。


⒉作文的新需要


乙:看来,儿童作文心理内部矛盾的另一方面——儿童在实践中产生的种种作文新需要,在儿童的作文心理发展中,则是经常代表着新的、比较活跃的一面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任何人不管做任何事,都出于自己的需要。而任何需要,都是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即在一定社会和教育的要求或个体自身的要求下产生的对于一定客观现实的反映。我们应怎样理解儿童的作文需要呢?


甲:儿童的作文需要通常是由社会和教育对儿童的要求转化而来的。这种需要是多层面的,它主要有——完成学习任务、避免作文不合格或作文成绩下降威胁的需要;渴望同父母、老师、伙伴交流见闻感受的需要;完成集体交给自己汇报、总结、调查等任务的需要;希望自己作文成功,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他人公正的评价和称赞,获得同伴尊敬的需要等等。


⒊新的作文需要与原有作文心理水平的关系

更多精彩文章

  • 腾飞“阅读”“生活”双翼提升学生认识能力
  • 探索作文教学新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 自己修改作文
  • 扩写、缩写、续写
  • 介绍一处景物
  • 在叙事中表达真情实感
  • 写好一个人
  • 编写作文的提纲
  • 看单幅图说话
  • 第十六讲:让作文题成为儿童作文的诱因
  • 怎样写好考场作文
  • “表格填写式”作文准备
  • 在经历中感受,在开放中生成
  • 抄小学生作文
  • 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一例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