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出有趣的文章(2)

来源:我爱作文发布时间:2012-07-16

  三、以形出趣

  形,就是形象,语言要形象化。形象化的语言就是把事物写得绘声绘色,声色俱鲜,把抽象、深奥的道理寓于形象的描述之中,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的描述就很精彩、很形象。他在书中写道:“资本一来到世间,就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样就把资本拟人化了,就把非常抽象枯燥的概念变成了具体、可感、逼真的生活画面了。那么怎样才能将文章写得既形象又生动呢?

  首先,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报载:美国纽约有一个乞丐,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写“自幼失明”,每日所得甚少。后来一位诗人路过,给这个乞丐的牌子上换了一句话:“春天来了,可我看不见它。”之后,施舍者络绎不绝。原因就在于诗人形象化的语言,激起了人的感情波澜:春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多美的世界,可惜在盲人的眼里却是一片漆黑,这不能不令人顿生恻隐之心。这充分体现了形象化语言的魅力。

  其次,引导学生尽量多地使用语言的修辞手段。罗马的郎加纳斯说:“我们要不厌其烦地说,恰当的、引人注目的措辞会对于读者有惊人的威力,迷人的魅力———我们确实可以正确地说,美妙的措辞就是思想的光辉。”我们教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偶、拟人、反问、引用等,鼓励学生在作文中使用。引导学生在写文章时能多用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着力于典型细节的描写,增强形象性,使文章立起来,活起来。只有这样,阅读的时候才饶有兴味,爱不释手。

  四、以情出趣

  情,就是感情。人都有感情,不管它是心灵自涌,还是外界引发,是浓淡深浅,还是强弱多少,喜怒哀乐都要伴人一生。文章或写内心,或写外界,或写内心对外界的感受,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言情。可以说,除少数应用文体外,没有情的文章不可能受人喜爱,记叙文如此,议论文如此,散文诗歌更是如此,甚至有些科学普及文带些情趣的和不带情趣的,读起来的感受也大不相同。人们写文章前往往觉得情趣盎然,可是笔一提起,脑中木然,或不知如何写起,或口罗嗦不到正点。这需要有一个引发的过程,而多写真情实感的日记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过多的抒情,往往会有空泛之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原因很简单,情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往往是与具体的景事相伴的,因此,在写情的同时,一定要把景或事也写出些来,甚至写景或事的笔墨更多一些,所谓因情写景,以景传情,叙事表情,情含事中。这样写,也许会更好些。如朱自清《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凋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通过具体的景物变化,抒发出一种委婉、缠绵的抒情,使读者的心灵不能不被那深挚的痛情之情所感染。

  五、以理出趣

  理,主要是指哲理。哲理,并不神秘,我们每个人对宇宙万物、人生世事,总会有自己的一些基本看法。把这种对宇宙和人生的基本看法系统化、理论化,就是所谓哲理。生活中本来就充满着辩证法,充满着哲理。哲理反映了生活的本来面目,体现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借写花生给我们阐述了一番做人的道理,形象生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充分的感受和思考,教他们在谈天说地、写景状物中揭示生活的本质和人生奥秘的真谛。而不是让他们说大话、空话、假话。重点教他们如何融理于情、于景,不用大段的理论说教,而是用三言两语,点睛之笔突出文章主旨,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六、以美出趣

  世界是美好的,人生也是美好的,反映主客观的文章也应该多写美好的人生和景物,陶醉自己,也熏化众生。生命的过程,人生的意义,从根本上说就是对美不息的追求的过程。我们在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的过程中,要时常关注和感悟其中的美,并把它再现出来。美和情一样,不是孤立的,它是客观景事物在人们心理和情感上引起的愉悦。因此,感受美和表现美,也需要通过具体的景事物及情,才能有较好的表达效果。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在所描之景和所叙之事中,表现出客观景事物的美,以及作者情为其美所醉的情形。

更多精彩文章

  • 高考作文命题考虑的最大因素 猜题和反猜题
  • 透视中学作文教学误区 应试训练毁了能力培养
  • 从高考答卷透视中学作文教学误区
  • 考生高考作文热衷编故事 内容"假、大、空"
  • 湖北语文评卷老师揭秘2009年高考作文阅卷
  • 阅卷老师剖析:高考作文为何不能写诗歌
  • 四川考生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得6分(图附作文)
  • 网友爆湖北考生"奇文"涉嫌抄袭新概念作文
  • 福建09高考作文阅卷组长 感叹现在考生太厉害
  • 无人写诗出"险招" 粤高考优秀作文少引经据典
  • 高考重点突破阶段作文的核心提升及预测
  •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最容易出现的六种失误
  • 关于“渔夫捕鱼”作文导写
  • 拿下高考语文半壁江山
  • “排比段”巧构美文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