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组织作文材料过程中的儿童心理

来源:作文写作发布时间:2012-07-22

分页导航:前言
 这里用[@max($key + 1 , 0)]的意思是让$key+1后和0比较取较大的值显示,目的就是显示$key+1 -->1:前言2:第七讲:组织作文材料过程中的儿童心理(2)   甲:学生作文构思,从获得的材料中提炼出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之后,心理活动又进人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

用提炼出的中心思想,进一步处理材料,决定材料的取舍,确定材料的详略,明确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具体的写作提纲。

宁老师,今天,我们就谈谈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心理活动吧。

乙:探索这一阶段的儿童心理活动,从而更好地设计我们的作文教学,提高儿童构思文章的能力,对指导他们写好作文,至关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些作文言之无序,或者如同记流水账的儿童,往往正是这方面的心理能力欠缺。因此,大家也都很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在取舍、组织作文材料、安排文章结构的过程中,儿童的主要心理活动是什么?

甲: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主要表现为三个内容:第一,分析;第二,比较;第三,系统化。

(一)通过分析 取舍材料

甲:先说分析。

我们都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来自客观生活反映在人头脑中的表象和材料。从生活中获取的表象是众多的,但也是片断和零散的。对于这些,我们称之为素材。

经过思维活动,形成一个明确的中心之后,要表达这个中心,是不是要把头脑里储存的素材一古脑儿都写进文章中去呢?

乙:那当然不行。就拿一件事来说吧,如果从这件事提炼出一个中心以后,这件事的所有细节都要写进文章中去吗?显然,既不可能,更不需要。

说不可能,是因为一件事,从纵的方面说,自起因、开始、经过到结果,从横的方面说,事情中的各种人物,人物的各种表现、各种反映是很多的。一篇小小的记叙文,很难容纳那么多内容。

说不需要,是因为事件中的众多场面、众多细节,并不是每一个具体的内容都跟事先确定的中心思想有关系的。

甲:正因为这样,儿童在确立文章中心思想以后,必须对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和过去学习得到的有关材料进行一番分析,从而“去粗取精”。

取舍材料的根据是什么?就是儿童通过概括抽象确定了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取舍材料要以它为标准、为依据。

乙:这就是说,凡跟“中心思想”有关的材料就可以“取”,跟它无关的,就必须“舍”。

甲:是的,这个“取舍”过程,从心理学角度说,就是一个分析的过程。所谓“分析”,是指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

儿童确定中心思想后,在取舍材料时,必须对获得的每一个具体素材逐一进行分析,看它是否能说明自己选定的中心思想,从而决定“取舍”。

乙:这样看来,这个分析过程,实质上是儿童对贮存的作文素材的一次深人地、再认识的过程。

甲:对!有成效的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正是因为执教的老师顺应了这一心理过程,注意了这种分析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宁老师,还记得在前次讨论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时,我们曾谈到的陈小平老师执教的那个教例吗?

乙:记得,同一件难忘的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概括出不同的中心思想。在那节课上,陈老师引导孩子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自己感受最深的意思为文章的中心思想。

甲:就是在那节课上,当学生确定各自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后,陈小平老师紧接着就引导学生以文章中心为依据,对素材进行分析、筛选。

甲:你看,陈老师先让学生以各自确立的中心思想为依据,认真思考:“根据你选定的中心,在这些材料中,哪些是你能用的?哪些是你不能用的?”

然后,她组织全班学生集体讨论:“在这一件事中,如果以‘温暖的集体’为中心思想,哪些材料可以用?”“还是这一件难忘的事,如果确定的中心思想是‘老师关心同学’,又应该选用哪些材料?”

更多精彩文章

  • 腾飞“阅读”“生活”双翼提升学生认识能力
  • 探索作文教学新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 自己修改作文
  • 扩写、缩写、续写
  • 介绍一处景物
  • 在叙事中表达真情实感
  • 写好一个人
  • 编写作文的提纲
  • 看单幅图说话
  • 第十六讲:让作文题成为儿童作文的诱因
  • “表格填写式”作文准备
  • 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一例
  • 怎样写好考场作文
  • 在经历中感受,在开放中生成
  • 抄小学生作文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