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狼狈为奸

来源:优秀文章发布时间:2012-09-08

  成式的《酉阳杂俎》。据说狼和狈是一类动物。狼的前腿长,后腿短;狈则相反,前腿短,后腿长。狈每次出去都必须依靠狼,把它的前腿搭在狼的后腿上才能行动,否则就会寸步难行。有一次,狼和狈走到一个人家的羊圈外面,虽然里面有许多只羊,但是羊圈既高又坚固,于是它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让狼骑在狈的脖子上,再由狈用两条长的后腿直立起来,把狼驮得很高,然后,狼就用它两条长长的前脚,攀住羊圈,把羊叼走。从此,人们用“狼狈为奸”来比喻互相勾结,共干坏事。

    更多精彩文章

    • 成语典故:滥竽充数
    • 成语典故:梁上君子
    • 成语典故:两败俱伤
    • 成语典故:狼子野心
    • 成语典故:买椟还珠
    • 成语典故:孟母三迁
    • 成语典故:名落孙山
    • 成语典故:南柯一梦
    • 成语典故:南辕北辙
    • 成语典故:鸟尽弓藏
    • 成语典故:老马识途
    • 关于《三国》的歇后语和成语
    • 成语典故:爱屋及乌
    • 齐桓公九合诸侯
    • 徐文长手对知府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