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专辑(278)(2)

来源:自学自习发布时间:2012-09-11


   我很少听到美国人说什么几条便民利民措施之类的话,但他们的各种公共事业似乎都明白一个道理:他们是为公众服务的,无论定什么制度,立什么规矩,都是为了公众方便,而不是为了自己方便。比如图书馆,就要便利于读者借书和看书,而不是相反。令我诧异的是,为什么几乎天天把公众利益挂在嘴上的国人,一到办事的时候,似乎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和小团体的利益与方便。公众呢?让他们麻烦去吧——这就不独图书馆了。
  
   4、一生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哭着。
   当你3岁的时候,她怜爱地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一盘她做的菜扔在地上。
   当你4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下彩色笔,而作为报答,你涂了满墙的抽象画。
   当你9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且从不练习。
   当你14岁的时候,她付了你一个月的野营费,而你没有给她打一个电话。
   当你18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得流下眼泪,而你跟朋友聚会到明天。
   当你19岁的时候,她付了你的大学学费又送你到学校,你要求她在离校门口比较远的地方下车,怕被朋友看见会丢脸。
   当你20岁的时候,她问你:“你整天去哪里?”而你回答:“我不想像你一样。”
   当你23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家具让你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买的家具真是糟糕。
   当你30岁的时候,她对怎样照顾婴儿提出劝告,而你对她说:“妈,现在的时代已不同了。”
   当你40岁的时候,她给你打个电话告诉你有亲戚过生日,而你答她:“妈,我很忙,没时间。”
   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你反而在读一本关于父母在孩子家寄身的书。
   终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从来没做过的事,它们像榔头痛击着你的心。
  
   5、拒绝遗忘
   面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所经历的许多充满暴力的政治运动,人们就“回忆还是忘却”的问题一直有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悲惨痛苦的历史是不能遗忘的,因为只有通过时常的回忆才能使人清醒,才能让人吸取教训。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只有忘记不堪回首的历史,才有可能彻底放下包袱,然后再轻松地重新起步。而持后一种观点的大有人在。
   在新著《关于我父母的一生》中,南帆以拒绝遗忘的态度将书写的对象指向了自己熟悉的父母:“父亲”放弃少爷的舒适生活,积极投身于改天换代的革命,可是他却永远改变不了血缘的历史,于是革命的曙光到来之后,所遭受的便是怀疑、排挤、关押、批斗、下放农村……“母亲”因此跟着受牵连,整天担惊受怕;“我仨兄妹”随之受连累。而等到噩梦结束时,返城的父母因长年的惊吓而改变了性格,变得沉默寡言、小心翼翼和谨慎处事,仿佛是自己亏欠了时代或别人什么东西。
   历史不可能有假如,只存在如此。问题是我们对人为不正常的“如此一段历史”,常常缺少足够的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甚至还有意无意地将其轻松地演义为一个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故事。只要我们保持记忆和回忆,历史就不可能重演。但若是存在大面积的群体性失语和社会性遗忘,那就无法保证历史不会重演。故而,面对沉默的大多数,我们当然需要巴金的《随想录》,需要韦君宜的《思痛录》,需要南帆的《关于我父母的一切》……
  
   6、乘奇而入
   45年前,联邦德国的福斯汽车公司准备入主美国汽车大市场,此前曾派出大批人马做了一番细致入微的市场调查研究。在调研中了解到:美国人最大的天性之一就是争强好胜,喜欢标新立异。

更多精彩文章

  • 写作素材专辑(2)
  • 写作素材专辑(3)
  • 写作素材专辑(4)
  • 写作素材专辑(5)
  • 写作素材专辑(6)
  • 写作素材专辑(7)
  • 写作素材专辑(8)
  • 写作素材专辑(9)
  • 写作素材专辑(157)
  • 写作素材专辑(12)
  •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