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专辑(251)
来源:自学习发布时间:2012-10-20
1、重复一遍
化学实验室,一位实验员向一个大玻璃水槽里注水。水流很急,水槽里的水不一会就灌得差不多了。那位实验员去关水龙头,万万没想到水龙头坏了,怎么拧也关不住。水很急,再有半分钟,就会溢出水槽,流到两旁的工作台上。一旦水浸湿工作台上的仪器,仪器便会爆裂,里面正在反应的药品流出,遇到空气会猛烈燃烧,几秒钟之内就能把实验室变成一片火海。他堵着水嘴,绝望地大叫了起来。其他的实验员听到叫声,看到这一情景,都呆住了,他们知道谁也不可能从这个实验室里逃出。实验室里顿时沉寂,死神一步步地靠近……
只听见,“叭”地一声,在一旁工作的一位女实验员,把手中的瓷研杵投进了水槽,将水槽底部砸开一个大洞,水一泻而下。她把自己的生命和其他同事的生命,从死神手里抢夺回来。
表彰会上,人们问她,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怎么会想起那样做?她淡淡一笑,说道:“我们上小学时,不是学过《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吗,我只不过重复一遍罢了。”
2、习惯主宰人生
亚历山大帝王图书馆发生火灾的时候,馆里所藏图书被焚烧殆尽,但有一本不很贵重的书得以幸免。有一个能识几个字的穷人,花了几个铜板买下了这本书。书本身不是很有意思,但书页里面却藏着一样非常有趣的东西:一张薄薄的羊皮纸,上面写着点铁成金石的秘密。所谓点铁成金石,是一块小圆石,能把任何普通的金属变成纯金。小纸片上写着:这块奇石在黑海边可以找到,但是奇石的外观跟海边成千上万的石头没什么两样。谜底在于:奇石摸起来是温的,而普通的石头摸起来是冰凉的。这个穷人于是变卖了家当,带着简单的行囊,露宿于黑海岸边,开始寻找点铁成金石。
他知道,如果他把捡起来的冰凉的石头随手就扔掉的话,那么他可能会重复地捡到已经摸过的石头,而无法辨认真正的奇石。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每当捡起一块冰凉的石头,他就往海里扔。一天过去了,他捡的石头中没有一块是书中所说的奇石。一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他还是没找到那块奇石。但是,他不气馁,继续捡起石头,扔石头……没完没了。有一天早上他捡起一块石头,一摸,是温的!他仍然随手扔到海里,因为他已经养成了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这个扔石头的动作太具习惯性了,以至于当他梦寐以求、苦苦寻觅的奇石出现时,他仍然习惯地将它扔到海里。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根的话令人深思。
3、谁是最忠诚的人
贾迪·波德默是一名犹太人,他在商界的成功史已没人知道,因为他没留下任何文字性的东西,然而,他在危难时期的一个决定,却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他。
1942年3月,希特勒下令搜捕德国所有的犹太人,68岁的贾迪·波德默召集全家商讨对策,最后想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向德国的非犹太人求助,争取他们的保护。
接下来是选择求生的对象。两个儿子认为,应该向银行家金·奥尼尔求助,因为他一直把波德默家族视为恩人。在不同的场合,他也曾多次表示,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找他。
波德默家族拥有潘沙森林的采伐权,在欧洲是数得着的木材供应商。金·奥尼尔是一家银行的小股东,他是在波德默家族的资助下发家的。40年来,为了支持他打败竞争对手,波德默家族的钱,从来都没有存入其他的银行,就是到事发的时候,他的银行里还存有波德默家族的54万马克。现在波德默家族遇到了灭顶之灾,向他求助,他怎会袖手旁观?
68岁的老人却不赞成这种意见,他认为应该向拉尔夫·本内特求助,他是一位木材商人,波德默家族的人是跟他打工起家的,后来经过他的资助,波德默才有了今天的家业。现在虽然很少往来,但心理上从没断绝过感激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