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特别试前难猜--中文系教授点评高考作文题
来源:自学习发布时间:2012-11-27
考题特别试前难猜有话可说也有限制
今年的作文题出得好不好?昨天(7日)高考语文科考试结束后,记者专访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三位教授。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程文超:寓言入题创意好但有限制
今年全国、北京、上海三卷的高考作文题出得都见水平。高考命题应该着重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命题时,至少有三点是需要考虑的:第一,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与知识积累;第二,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第三,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就这三点而言,个人以为,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北京、上海的题比全国题略高一筹。
先说北京的。“转折”,大可至国家、民族、社会,小可到家庭、个人,乃至某人对事物的某种认识。这就给学生一个极大的思考空间,不同学生的思维会在不同的点上产生兴奋,各人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在这个兴奋点上可以很快地“燃烧”起来。
再说上海的。“杂”,是一个可作任何理解、可产生任何感受的字眼。你对社会、人生有多大的感受,多大的想象力、理解力,你就可以把“杂”这口井掘多深。
再说广东采用的全国题。用寓言作为话题,本是极好的创意,“智子疑邻”也是一个能让考生产生各种联想的故事。但命题者却对寓言的理解作了限制———把一个可产生丰富感受的寓言限制在“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个(而不是多个)话题上。这一话题当然也可有正反等不同理解,但毕竟可作出的延伸性理解不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和表达。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康保成:全国题比京沪题更好发挥
在这三个题目里,我最喜欢的是全国卷的作文题,“智子疑邻”的故事从古到今一直富有争议,这样的题目才能让考生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和更大的发挥余地。而北京、上海两地的作文题还没有脱离“命题作文”的轨迹,给考生的启发性和发挥空间还比较有限。形象地说,广东的作文题在摆脱命题作文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
真正的好文章,不仅仅是体现在文字表达能力上,更是体现在从文中流露出来的感情、感悟、感受等作者个人的认识。所以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突破“要我写”(即“命题作文”),而转变成“我要写”。当考生面对一个题目时,感觉有话要说、不吐不快,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所以应该让考生的发挥余地更大些,而不是限制考生按照规定的题目作文章。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海鸥:考题贴近生活但难度较大
去年的作文题是关系到生死的“选择”,有点残酷,而且有点失真,曾有评论说“容易迫使考生说假话”。相比之下,今年的话题虽然是因一则寓言而起,但比较贴近生活,不像去年的题那么伦理化。
去年题目的导向主要是道德和生命价值等问题,今年题目的导向主要是智慧问题。但这个话题写起来难度略大,若选择写记叙文体,就更难一些;但若选择写议论文体,又对考生的学识和思维要求较高。这种题目事前很难猜到,因而要考验作文的硬功夫。
今年上海的作文题是“杂”,北京是“转折”,相比之下,京题最容易发挥,沪题也便于议论,都比全国题大气,也更适合考生的年龄。当然,全国题也有话可说,毕竟感情与认知的关系也是人类生存过程中永恒的话题,关键是能否对感情与认知的关系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
今年的作文题出得好不好?昨天(7日)高考语文科考试结束后,记者专访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三位教授。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程文超:寓言入题创意好但有限制
今年全国、北京、上海三卷的高考作文题出得都见水平。高考命题应该着重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命题时,至少有三点是需要考虑的:第一,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与知识积累;第二,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第三,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就这三点而言,个人以为,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北京、上海的题比全国题略高一筹。
先说北京的。“转折”,大可至国家、民族、社会,小可到家庭、个人,乃至某人对事物的某种认识。这就给学生一个极大的思考空间,不同学生的思维会在不同的点上产生兴奋,各人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在这个兴奋点上可以很快地“燃烧”起来。
再说上海的。“杂”,是一个可作任何理解、可产生任何感受的字眼。你对社会、人生有多大的感受,多大的想象力、理解力,你就可以把“杂”这口井掘多深。
再说广东采用的全国题。用寓言作为话题,本是极好的创意,“智子疑邻”也是一个能让考生产生各种联想的故事。但命题者却对寓言的理解作了限制———把一个可产生丰富感受的寓言限制在“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个(而不是多个)话题上。这一话题当然也可有正反等不同理解,但毕竟可作出的延伸性理解不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和表达。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康保成:全国题比京沪题更好发挥
在这三个题目里,我最喜欢的是全国卷的作文题,“智子疑邻”的故事从古到今一直富有争议,这样的题目才能让考生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和更大的发挥余地。而北京、上海两地的作文题还没有脱离“命题作文”的轨迹,给考生的启发性和发挥空间还比较有限。形象地说,广东的作文题在摆脱命题作文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
真正的好文章,不仅仅是体现在文字表达能力上,更是体现在从文中流露出来的感情、感悟、感受等作者个人的认识。所以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突破“要我写”(即“命题作文”),而转变成“我要写”。当考生面对一个题目时,感觉有话要说、不吐不快,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所以应该让考生的发挥余地更大些,而不是限制考生按照规定的题目作文章。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海鸥:考题贴近生活但难度较大
去年的作文题是关系到生死的“选择”,有点残酷,而且有点失真,曾有评论说“容易迫使考生说假话”。相比之下,今年的话题虽然是因一则寓言而起,但比较贴近生活,不像去年的题那么伦理化。
去年题目的导向主要是道德和生命价值等问题,今年题目的导向主要是智慧问题。但这个话题写起来难度略大,若选择写记叙文体,就更难一些;但若选择写议论文体,又对考生的学识和思维要求较高。这种题目事前很难猜到,因而要考验作文的硬功夫。
今年上海的作文题是“杂”,北京是“转折”,相比之下,京题最容易发挥,沪题也便于议论,都比全国题大气,也更适合考生的年龄。当然,全国题也有话可说,毕竟感情与认知的关系也是人类生存过程中永恒的话题,关键是能否对感情与认知的关系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