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教法

来源:我爱作文发布时间:2012-12-10

2005-6-5 字数:3829收藏此页到都市网摘  【摘要】:新课程新教法,首先我把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使学生真正感到教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教学知识的形成。其次,为了使学生能在一个轻构,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创设了观察型、操作型、合作型、竞赛型和延伸型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再则我在教学课堂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自内心去肯定学生,与学生和谐平等地共处,使其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成为课堂的主人。努力落实《教学课程标准》,才会使数学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课堂人性化 新课程改革的风吹进了每个教师心中的时候,也吹起了我心中的涟漪,使我深深体会到在这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作为一位数学教师,该怎样转变观念、进入角色,尽快掌握教材的特点和教法,去面对并且教好这些未来的世纪之才,体现教师新的生命力价值,为此我不断学习、实践、探索和总结,使我在新课程领域里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一、教学内容生活化《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所以我深刻理解“理念”和“建议”的内涵,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内容,让学生真生感悟到数学就在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1、贴近生活实际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头脑中往往会因为一时难以建立表象,而影响理解它们的内涵和本质,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把教学内容和贴近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注意选取哪些富有儿童情趣,富有生活气息的鲜活材料作为教学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描述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领会所学知识的内涵。例如,在教认识立体图形时,为了使学生初步建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我要学生拿来自己生活中常见常用的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文具盒、小皮球、易拉鞋、小铅笔等等实物来做教具,通过看、摸、比、想、滚等一些感知活动,使学生自然而然的由生活中具体的物体过渡到抽象的几何图形中来,从而形成立体图形的概念,使同学感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它并不抽象,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了,而且理解深刻、记忆牢固。2、创设生活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使陌生的数学问题熟悉化。如在教《认识钟表》那一单元时,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课件创设一些早晨起床、上午上课、吃中饭、下午放学等一系列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钟表的新知。3、捕捉生活素材教师可将教材例题、习题的情节作适当的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有生活气息的学习内容,例如我在一本书看到一位教师把一道令学生感到陌生枯燥乏味的例题(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代,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充分利用生活中素材把例题改编为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白白的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算一算你所在的那栋楼一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滴水的的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这样改编一下,虽然它是一个三四步的应用题但它来源于生活,所以学生不但感到不难而且有感,也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也容易感到数学应在身边,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教学课堂。二、教学形式多样化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非常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使自己的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的学变成主动的学,从而形成一个轻构、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能够顺利的进行。1、观察型数学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是形成和发展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有序、认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在低年级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发现教学问题、观察规律,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如在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中,我就给了学生充裕的观察时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形状发生的奇妙变化,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物体的全方位地观察活动去发现和掌握其内在的规律和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2、操作型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动手操作过程,其实质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活动,形象具体地学好数学,例如:对于一年级学生大于20的数缺乏生活经验,在理解100以内的数时会感到抽象的特点,设计用小棒数一数、摆一摆,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在小圆点中圈一圈、数一数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数位的概念,感知个位、十位的数表示不同意义,体会基数、序数的意义,使同学们对数不再感到抽象,逐步认识并掌握好100以内的数。3、合作型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合作精神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如教《生活中的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具盒里0—9的10个数字摆一摆,家里的电话号码,如有数字重复就不够,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其实这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促使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4、竞赛型计算题的教学,给人的印象就是平谈无味。如何让这平谈如水的课堂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我认为应充分利用儿童都具有争强好胜的这一天性,引入竞赛机制,从而激活课堂。如教完两位数加减法时,我把学生分为A、B两大组来比赛做计算题,同学们先在下面做,同时教师把题目抄在黑板上,谁做得快就到黑板上来抢题做,两组分别规定用不同颜色粉笔,对了加分,错了扣分,然后A、B两组没有上来的同学比正确率,正确率高的加分,最后总分高的那组就赢了。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在“比”的心理作用下,思维活跃,情绪高涨,平时做计算题时不曾有的“细心”,“快速”全表现出来了,促使他们“自我求成”的需要发展得更为强烈。5、延伸型小学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天地,因此,在教学之后,我还尽可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如教完“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后,我让学生课后去超市收集几种商品的价格和购物单,读一读收集到的商品价格是多少,再算一算两种商品的总价是多少,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也学会了怎样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课堂人性化在使用新教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到:课堂的对象和实施者都是活生生的人,在人性中普通存在着需要被肯定、被认可的成分。正如,哲学家詹姆士所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这就是人性,人性是个性的基础,个性促进人性的完善,所以教学课堂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自内心的去肯定学生与学生和谐平等的共处,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1、尊重个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教师应正视这一现实,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能力水平不等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行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如教一年级的9+4这个例题时,我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说出多种算法,然后要他们用各自方法做习题,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出“凑十法”的优越性,这样即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下自主学习,完全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张扬,使其个性得到进一步发展。2、赏识教育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所憎恨的教师是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什么事情做得好的那些教师”。所以我在教学课堂中大胆地使用赏识教育,通过目光赏识、语言赏识、行动赏识来激励学生,帮助他摆脱以前只傻听、只附和的习惯,有勇气、有兴趣去做课堂的主人。如一位优秀学生回答得很精彩,我会带头鼓掌,以赞赏的语气对他说:“你说得真好,我为你骄傲”;对有待提高的学生我会投于他激励的目光,并恳切地对他说:“虽说得不完全对,但你有勇气。”“虽说不完全对,但你动了脑筋,我相信只要你坚持,你一定会有进步的。”通过赏识教育在课堂上的运用,学生学会了等待、倾听、赏识,同时也学会了分析、辩解,成了学习的主人。3、和谐平等我国传统的教育奉行棍棒教育,这种不良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发展和知识获得。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可以说是一门隐性课程,它有时来得引显性课程更为有力。因此,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主动接受学生、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平等”的最佳教育情景。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避免高高在上的站在三尺讲台上,而是自由地在学生座位中间去来回走动,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以优美手势去吸引学生,以委婉的语言启迪学生,这样就从空间上接受了学生,使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从而形成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总之,要切实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课堂人性化,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才会使数学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更多精彩文章

    • 文章教法之剖析(之四)
    • 文章教法之剖析(之三)
    • 文章教法之剖析(之二)
    • 文章教法之剖析(之一)
    • 浅谈新课标下的口语交际教学
    • 新教材、新教法、新感受
    • 新课改下教师的四个转位
    • 新课程小学生语文学力评价初探
    • 走进新课程挑战新课程
    •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几个问题的思考
    • 论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情境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 新课程小学生语文学力评价初探
    • 创设交际情境引导语言实践
    • 实践新课程要遵循教学规律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