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审题三部曲

来源:爱学习发布时间:2013-01-11

??李志强
??
??审题是高考作文的重要环节,这一点在“题干长、内容多”的“话题作文”中尤为明显。实际上,如果在审题过程中注意几个关键问题,审清题意就会变得简单容易。
??一、 找出材料中的中心问题
??
??很多话题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针对话题中某一问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比如说2003年的“感情上的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无关系”,2002年的“暴风雪中救不救人”,2001年的“诚信该不该丢”等等。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心问题”,中心问题既是话题的核心,也是作文的中心。找出中心问题,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理出很多写作思路,比如为什么会产生不同意见,我们选择哪一方意见,选择某一方意见的理由,选择某一方面的后果是什么等等。
??我们看这样一则材料:
??数学试卷发下之后,有人喜形于色,有人垂头丧气,刘南拿到自己的试卷一看,是个"不及格"。他懊悔地想想自己近一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暗暗下了决心:"我要一切从零开始!"可是有位著名的作家说过:"一个人可以弃旧图新,写上历史崭新的一页,但是,却不能够从零开始,重写自己的历史。"
??请以“从零开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首先我们找出这则材料的中心问题:那就是人们应不应当(或说能不能)从零开始。
??仔细分析这一问题,上述材料中刘南与著名作家的观点表面矛盾,实际上并无冲突。因为刘南的“从零开始”讲的是忘掉失败的过去,从未来寻找信心;而那位作家的主要意思则是人们应当从过去汲取教训,避免再错。所以,我们可以从刘南或是作家的角度分别阐述,也可以将两者比较融合,总结出一条中和的观点加以阐述,这些都可以成为这个文题的写作思路。
??
??二、找出作者的思想倾向
??
??找出中心问题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整理自己的思路,选择能体现自己观点的一方意见。但是,在话题作文中,选择意见有时候并不是自由的。因为在很多文题中,不管是背景材料的组织,还是导引词的叙说,都明显地被渗透了命题人的思想倾向,如果要“反其道而写之”,往往难度很大甚至有跑题的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表明作者倾向的词或句子往往隐藏在题干当中,辨别或找出这些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04年高考题中《韩非子》中“智子疑邻”的故事本身就有讽刺意味:感情上的亲疏和对事物认知不仅有关系,而且有时会产生消极影响。
??2003年登山者虽然有“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的考虑,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值得注意的是,材料中还给了一个明显“个人主义”的结尾: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显然,当时选择救人是无比正确的。考生笔下的“心灵的选择”归向哪一方不言而喻。
??2000年的作文更是明白无误的告诉考生: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个“是“字,使那些绞尽脑汁、花尽心机通篇讨论“答案有时是唯一的”之类文章变得分文不值。
??当然,个别文题不随作者命题意图走也并不就肯定跑题,只不过顺着作者写难度、跑题几率都极小。
??
??三、找出题干中的隐藏提示
??
??话题作文的特点就是开放性与限制性相结合。开放性相对容易把握,难把握的主要是那些限制性要求(主要在导引词中)。实际上换个角度想,限制性要求实际上也是文题给我们的提示,恰当理解并把握这些提示有助于我们将文章写的更加周正。
??还是以高考作文题为例,2004年高考作文题的导引词是这样的: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
??首先,“在现实生活中”值得注意,命题人暗示我们最好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例子。
??其次,作者肯定了现实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也有相反的例子,这就给我们写作提供了两条思路:既可从感情上的亲疏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关系着笔,也可从没有关系着笔;既可从积极正面影响写起,也可从消极负面影响写起。

更多精彩文章

  • 最新高考语文话题作文备考资料
  • 简约精致,尺幅波澜—话题作文情节构思例解
  • 话题作文的文体创新
  • 忽如一夜春风来,话题作文放异彩
  • 话题作文中的拟题技巧
  • 话题作文怎样“找米下锅”
  • 话题作文五忌
  • 话题作文指津
  • 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之十二)—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 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之十一)—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 历届高考作文审题失误评说
  • 高考写作是考生全面素质的展现
  • 情与理的抉择
  • 朱伯荣:高考作文超常规写法
  • 话题作文考前寄语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