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高考取消奥数保送未必对症下药
来源:乐学发布时间:2013-11-26
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出台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是这个周末最受关注的新闻之一。
有趣的是,虽然这次调整涉及了奥赛和科技类竞赛得奖的保送和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要求各省区市系统清理高考加分项目,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加分资格或身份造假等几个部分,然而几乎所有媒体报道传播这条消息时,都把聚焦点放在了“奥赛得奖不保送大学”这一部分上,而对于高考加分考生的三级公示、弄虚作假考生将承担的后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违规办理加分者的严肃处理办法等等变化,则相对淡漠。
事实上,凡对奥赛和高校招生有所了解的教育界人士都会告诉你,这一次的减少“奥赛”与保送名校之间关联度的政策,真正波及的学生人数并不算多。每一届能够获得全国奥赛一等奖并被保送到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生都是凤毛麟角的“牛人”,按他们的自身实力,即便取消保送,而保留加20分,一样能够顺利被名校接收,前途方向并不会因此而出现转折。获得省级竞赛一等奖的学生,取消保送、加分之后,或会对“上好大学”一定影响,但在越来越多知名高校已在加大自主招生规模、探索不拘一格选才的今天,他们一样不可能被忽视、受冷落。
如此看来,人们将“奥赛得奖不保送”的政策调整作为重大新闻而奔走相告的喜庆态度,实在是有些太过乐观。显然,整个社会都将这一政策的出台当作是能真正破解“全民奥赛”怪现象的一剂猛药。“奥数热”持续多年,从公办学校禁办“奥数班”、禁止公职教师私下补课、缩减竞赛数量等一连串的文件下达,背着书包在周末和假期去学奥数、接受“揠苗助长”之害的孩子却越来越多。心疼孩子、抱怨教育、忧心未来之余,人们将矛头指向眼下的高考保送生和加分制度,事在必然。
取消了奥赛保送制度,实行了自主招生的大学们,一样需要有一些选拔优才的标准,“奥赛”得奖的多是聪明孩子,无疑是公共认可度最高的标准之一。在改变了高考“一试定终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后,如何选拔到具有创新潜质和卓越能力的人才,眼下国内高校仍然处在“拔剑四顾心茫然”“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对“奥赛”和科技竞赛选手的器重和争夺,热度只会持续上升而不会下降。“全民奥数”现象,只怕也不会因为保送、加分新政而降温。
几项调整中,对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的清理限定,与对加分资格和身份造假的威慑,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重头戏——一个个匪夷所思的冒名顶替上大学案,一件件干部子弟得加分、伪造体育成绩、找替身做体测、摇身变成少数民族、放纵高考舞弊的弄权腐败丑闻,正将原本被认为最为严密、公正的高考选才制度,戳得千疮百孔。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如何重建一个既公正公平又灵活多样的选才体制,不至于为腐败渗透提供新的通道,更需要研究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