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专辑(79)
来源:乐学发布时间:2014-04-21
1、不仅与救火有关
据10月23日《江南时报》报道,广东省政府在最近召开的“全省森林防火电视电话会议”上明令禁止“赖宁式”(学生)的救火行为,会议强调,严禁动员老、弱、病、残人员、孕妇以及中小学生和未经扑火培训的外来人员参加救火,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这是一条迟来的好消息,长期以来,我们的各级政府、学校以及诸多媒体,不论民众年龄大小、身体好坏,一律要求见义勇为,此举不仅无章可循,而且在宣传教育时常常有误导倾向。明令“赖宁式”的救火行为看起来是件小事,却凸现出政府对百姓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为了使这种带有人性化色彩的规定更具可操作性,笔者思之再三,提出两点不成熟的想法,是否可行,有关方面不妨一试。
其一,在电视电话会上口头布置,不如履行合法程序,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下来。果真如此,老百姓定然拍手称快。
其二,现实生活中,老、弱、病、残和一些中小学生见义勇为,不仅仅表现在主动救火上,有的是为了救助落水者,即使不识水性,也跳入水中,有的是与歹徒作殊死搏斗,明明势单力薄,没有能力伸出援手,却不顾后果,直至白白送命。类似现象还有很多,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何不就此制定一部法律法规,将这些问题全部容纳包罗进去,让大家都来参照执行。
2、“奥赛”尖子讨厌数学
据新华社报道说,应试教育让许多孩子讨厌数学,即使在“奥赛”中培育出的好的数学苗子,他们多半“告别”数学舞台。并引用北京师范大学刘坚副教授的话说:“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奖的不少人不愿继续从事数学研究,个别人甚至表示一辈子不愿意接触任何数学符号。”
参加国际数学“奥赛”,我国的金牌总数常常高居榜首,在我们为之欢呼的时候,国家却正在为屡现数学人才断层而苦恼。为什么会出现这般尴尬局面呢?美籍数学家魏诗曙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中国在数学“奥赛”上年年满载而归,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选手都是层层选拔,并在参赛前经过严格的强化训练的,而在国外,参加竞赛是自由的,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赛前的强化训练可以用“残酷”一词来形容,机械烦琐的“题海”战术,不仅仅泯灭了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致使孩子厌学,产生逆反心理。在学校,孩子处于被动被迫的地位,一旦觉悟,于是顽强地反抗,你要我学,我就偏不学,所以天天攻克数学难题的“奥赛”精英,到头来却最讨厌数学,以至放弃数学,走向成人愿望的反面。
由此可见,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才是当前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
3、魔鬼词典
读大一的儿子借了一台电脑,说是为我打文稿。他用的是拼音打字,键盘敲击得还算麻利,录入后,打印了一份给我看,看着看着我忍不住笑出了声,因为文稿中有不少句子竟被他给“偷梁换柱”了。
比如“名利双收”成了“名利拴手”,“写材料专业户”成了“泻彩料端夜壶”,“报告文学”成了“褒高文学”,“新闻”打成“欣闻”。
我好气又好笑地对儿子说:“我写的本是一篇很严肃的评论文章,你这一错,倒成了调侃逗乐的《魔鬼辞典》。
儿子索性顺杆儿爬,说:“我虽然把你文稿中的一些句子打成了错别字,可恰恰歪打正着又鞭辟入里。比如‘名利拴手’,古往今来多少有作为的人因为为名所累、为利所缠。很难腾出双手去做许多利国利民的实事。你文章里批评的那个不管事实不顾影响,专门为某些领导杜撰所谓的先进事迹材料。他的那种手法不就是泼‘泻彩料’装璜门面。成天在领导跟前献媚,恨不能为他们‘端夜壶’。”
我想,父子俩在自己家里随便调侃或许无关紧要,若是大学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也还这样逆向思维,恐怕就会“逆向仕危”了。于是,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儿子,你正年轻,可千万别学你爸的怪毛病。否则,将来是要吃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