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高考作文引发轰动: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附讲评)(2)
来源:好学堂发布时间:2014-12-05
日子真是越过越快,眨眼问到了年底。妈妈写信问我为什么一直没回家。我说,我在这里学习,我在这里战斗。在这里我得到了幸福,开始懂得了我的生命的意义。我舍不得放弃这些时间呀!妈妈能看看这本《工分手册》就明白了。
《工分手册》已经填完了一本。我还要准备填写新的一本。
在华国锋主席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战斗是无限幸福,无比充实的。我难忘这战斗的一年,这让我真正走上了生活道路的一年。
【讲评】
这篇文章比较全面,概括地记叙了作者一年来在党和贫下中农的教育,影响下,在劳动中锻炼成长的战斗历程。虽然选用的材料较多,又没有完整的情节,但是读起来并不感到芜杂散乱,相反却觉得紧凑集中,引人入胜。透过那些纯朴真挚的语言,我们看到了一个一年前刚刚离开学校,离开妈妈, “挑起水来一步三是的娇学生”,如今已经锻炼成为“双手结了新茧,脸晒得黑红黑红”的“泼泼实实的女社员、棒劳力”了。文章所以能够收到这样的效果,主要原因之一是构思较有特色。
所谓构思,就是选择、组织材料表达主题的思路和线索。具体地说,就是考虑文章如何入手,-如何展开。 “文无定法”,组织材料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对于表达同一个主题,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单纯罗列材料,平铺直叙,泛泛而谈,千篇一律,必然使主题的表达苍白无力。要想文章有特色、有创新,生动有力地表达主题,必须努力选择最恰当的角度,最适宜的线索来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用一种具体事物作为线索,把材料有机地串连起来,是写记叙文常用的结构方法之一。运用得好,可以使文章大为增色。我们说这篇文章构思有特点,就是因为它运用了这种方法。它以《工分手册》为线索,把一年来的所做所为所见所感串连起来,处处围绕《工分手册》展开叙述,描写,抒倚、议论, 《工分手册》记满了,一年的战斗历程也记叙完了。
采用这种方法组织材料、表达主题,选择好作为线索的具体事物是非常重要的。应当了解,不是随便什么事物都可以充当线索,只有在整个情节的开展中,象“纽带”一样能够贯穿全篇的事物才能胜任。这篇文章选用《工分手册》作为线索,就具备这个条件。它是劳动的记录,也是思想发展变化的记录,它的每一行每一页都印下了作者前进的足迹,它标志着作者已经开始从一个城市姑娘变威了一个新型的“女社员”。如果要了解作者这一年的战斗历程,正如文章所说。 “看看这本《工分手册》就明白了”。
围绕着一个线索组织材料,也还要解决一个如何叙述,如何结构文章的问题。一般说来,按照时间的推移,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结构文章,开展情节,是记叙支结构的基本方法。采取其他方法组织材料,住往也还需要以时间的推移为基础,也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本文在以《工分手册》为线索把材料组织起来以后,仍然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来叙述这一年的战斗历程的。但又不是平铺直叙,不仅内容有波澜,而且行支也有变化,有起伏。一起笔先说“淡红色的《工分手册》记完了它的第十二页”,概述了一年的战斗历程,扣住题目。然后回过头来,翻开第一页,运用顺叙从春天说到被天。在讲到自己的变化时,又用两段比较生动的文字插叙了夏锄的战斗和做饭的经历。最后再回到“现在”作为结束:“《工分手册》已经填完了一本,我还要准备填写新的一本。。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构思上的巧于用心。
此外,感情比较饱满,生活气息较浓,语言流畅生动,也是本文的优点。
文章仅仅在末尾点了一下一九七七年的形势,没有充分反映出“这战斗的一年”的时代气氛,没有把个人的锻炼庶长放在一九七七年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去表现,不能不说是一个明显的不足。
第十九篇
再没有婴孩的第一声啼哭更能提醒你已进入中年了。这是个女孩,皱着眉头哭着。大概她也象门口那个护士一样,不相信这背着书包,满脸胡茬的人就是她的爸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