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合理运用“小学信息技术教与学”_作文3000字(2)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4-22
四、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步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利用小组合作,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组与组之间资源共享。
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常常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程,这时就由小组长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同学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要利用局域网的便利,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让孩子们懂得协作的重要性。
六、利用网络教室构建学习环境
在信息社会,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教学平台或自己动手建立教学网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网络上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可以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检测练习,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在不同范围内解答疑难问题,随时调控教学进度等作用。教师通过网上专题讨论为各个学生提供了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个学生可以在富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
七、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而“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首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面临教育信息化的挑战,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正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而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化的。如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那就需要重视语言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应该有效地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但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只有学生不断的积极参与,以自己感性之躯的各种感官理性地去触摸、去品味、去探究,用自己的生命和最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去建构人生历程,让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