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的真相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6-04
最近看到很多朋友在谈论红军长征的时候飞夺泸定桥是否是真实的,谈一点我的看法。当年国民党为什么不直接炸掉泸定桥呢?因为从历次战争和纯粹军事角度来讲,要阻挡敌人的进攻,炸桥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办法。但是为什么国民党部队没有这么做呢?这也是我多年以来一直的一个疑惑。退一步讲,即使没有炸桥,22个人从13根铁链上爬过去(注意,是爬,不是跑),本身难度就很大,更不用说,对岸还有敌人的阻击。因为从军事角度来说,只要对岸一挺机枪,2,3个狙击手,过桥就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了,更不要说对岸有2个团的兵力(课本上说的),最后居然有18个人活了下来。我觉得可信度不很大。
要想考证这个问题,首先要从9.18事变说起。31年,9.18事变爆发以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致使半年的时间,东3省沦陷。蒋介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当时蒋介石刚刚统一中国,统治非常不稳定,而且以当时中国的国力,根本不可能单独和日本打一场全面战争。国际形式方面,世界性经济危机还没有过去,纳粹在德国还没有上台,第2次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和亚洲策源地还没有形成,中国在国际上根本得不到任何支持(这一点从当时国联的表现上就可以看出来),所以蒋介石选择了暂时的退让。但是到了37年,情况就有了变化,首先蒋介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非常稳固,36年西安事变爆发以后,全国上下一致支持蒋介石,反对张杨就是很好的证明。以致于gcd也不得不逼蒋抗日。第二,中国经过了10年的黄金发展,经济,军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组建了德装师,可以有一定的能力和日本一战。第三,国际形式上,大战一触即发,蒋介石看准了英美必然参战,所以他把宝押在了英美身上,提出“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理论。毅然在上海命令国军主动进攻日军,组织了凇沪会战,把日本拖进了全面战争。
但是从31年到37年的这段时间里,蒋介石也一直没有闲着,他也在一直做着和日本打全面战争的准备。蒋介石曾经说过,中国18个省,丢了15个都没有关系,只要川,滇,黔西南三省还在我的手里,中国就是我的。当时蒋介石就意识到西南三省将来就是中国的大后方。所以抗战开始,国民政府一牵武汉,再牵重庆。这也是蒋介石早就计划好了的。问题是,31年的时候,蒋介石虽然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他实际能控制的地区只有长江中下游5省,山东有韩复榘,山西有阎西山,两广有白崇禧,李宗仁,云南有龙云,四川有刘湘,贵州有王家烈,江西还有gcd。因此蒋介石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安内,gcd当然是蒋介石的心腹大患,但地方军阀有何尝不是呢?
所以蒋介石先后依靠地方和自己中央军的力量发动了5次围剿,在红军开始长征以后,还亲自到达成都来组织对红军的围追堵截。蒋介石一方面当然是想消灭红军,另一方面也是在消灭西南三省的地方军阀,(这一点在中央台拍摄的电视剧《长征》中有所表现)面对蒋介石的这种进攻,西南三省的地方军阀自然也心知肚明,因此刘湘就说过,如果红军只是路过,我们就让他过,如果红军要是驻下,就赶他走。而红军此时让蒋介石的中央军追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想摆脱蒋介石的追赶,对于这些地方军阀,自然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这也就造成了红军有可能和地方军阀沟通,甚至是讲和的可能。不要忘记,朱德在西南三省的影响力,在西南三省的地方军阀的眼里,朱德也算得上是老前辈了。
当时守卫泸定桥的部队,既不是蒋介石的中央军,也不是刘湘的军队,而是四川的另外的一个军阀刘文辉的部队。刘文辉何许人也?他就是四川大地主刘文采的哥哥,此人从抗战时期便开始和gcd合作,1949年pla兵临城下的时候,刘文辉帅部起义,解放后做了林业部长。而红军过泸定桥的时候,也正是刘文辉最失意的时候,一方面,蒋介石想解散他的部队,另外一方面,刘湘也一直在压制他。敌人的敌人自然就是朋友。在这种情况下,红军自然也就成为了他可以团结,可以合作的对象了。
要想考证这个问题,首先要从9.18事变说起。31年,9.18事变爆发以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致使半年的时间,东3省沦陷。蒋介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当时蒋介石刚刚统一中国,统治非常不稳定,而且以当时中国的国力,根本不可能单独和日本打一场全面战争。国际形式方面,世界性经济危机还没有过去,纳粹在德国还没有上台,第2次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和亚洲策源地还没有形成,中国在国际上根本得不到任何支持(这一点从当时国联的表现上就可以看出来),所以蒋介石选择了暂时的退让。但是到了37年,情况就有了变化,首先蒋介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非常稳固,36年西安事变爆发以后,全国上下一致支持蒋介石,反对张杨就是很好的证明。以致于gcd也不得不逼蒋抗日。第二,中国经过了10年的黄金发展,经济,军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组建了德装师,可以有一定的能力和日本一战。第三,国际形式上,大战一触即发,蒋介石看准了英美必然参战,所以他把宝押在了英美身上,提出“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理论。毅然在上海命令国军主动进攻日军,组织了凇沪会战,把日本拖进了全面战争。
但是从31年到37年的这段时间里,蒋介石也一直没有闲着,他也在一直做着和日本打全面战争的准备。蒋介石曾经说过,中国18个省,丢了15个都没有关系,只要川,滇,黔西南三省还在我的手里,中国就是我的。当时蒋介石就意识到西南三省将来就是中国的大后方。所以抗战开始,国民政府一牵武汉,再牵重庆。这也是蒋介石早就计划好了的。问题是,31年的时候,蒋介石虽然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他实际能控制的地区只有长江中下游5省,山东有韩复榘,山西有阎西山,两广有白崇禧,李宗仁,云南有龙云,四川有刘湘,贵州有王家烈,江西还有gcd。因此蒋介石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安内,gcd当然是蒋介石的心腹大患,但地方军阀有何尝不是呢?
所以蒋介石先后依靠地方和自己中央军的力量发动了5次围剿,在红军开始长征以后,还亲自到达成都来组织对红军的围追堵截。蒋介石一方面当然是想消灭红军,另一方面也是在消灭西南三省的地方军阀,(这一点在中央台拍摄的电视剧《长征》中有所表现)面对蒋介石的这种进攻,西南三省的地方军阀自然也心知肚明,因此刘湘就说过,如果红军只是路过,我们就让他过,如果红军要是驻下,就赶他走。而红军此时让蒋介石的中央军追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想摆脱蒋介石的追赶,对于这些地方军阀,自然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这也就造成了红军有可能和地方军阀沟通,甚至是讲和的可能。不要忘记,朱德在西南三省的影响力,在西南三省的地方军阀的眼里,朱德也算得上是老前辈了。
当时守卫泸定桥的部队,既不是蒋介石的中央军,也不是刘湘的军队,而是四川的另外的一个军阀刘文辉的部队。刘文辉何许人也?他就是四川大地主刘文采的哥哥,此人从抗战时期便开始和gcd合作,1949年pla兵临城下的时候,刘文辉帅部起义,解放后做了林业部长。而红军过泸定桥的时候,也正是刘文辉最失意的时候,一方面,蒋介石想解散他的部队,另外一方面,刘湘也一直在压制他。敌人的敌人自然就是朋友。在这种情况下,红军自然也就成为了他可以团结,可以合作的对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