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科状元:我是如何考上广播学院的
来源:新学期发布时间:2011-10-05
1986年文科状元杨强
杨强,长治一中毕业,考取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后留校工作,现在是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制片管理教研室主任,传媒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
寻访记:南大院里的优秀子弟
在2006年春天出版的一本新书《晋东南密码》中,作者以调侃的口吻写道:“在长治城,有两座大院很特殊。”其一就是长兴南路上的市府南院,这里过去是中共晋东南地委和晋东南行署驻地。杨强的父母亲就居住在这里。
杨强的父亲杨长玉退休前是市委农工部副部长,母亲崔荣华则是长治六中的语文老师。杨家的家风从房间陈设可见一斑。作为一个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的老干部之家,杨家显得非常简朴。客厅里除了老式沙发,彩电和鱼缸都是孩子们买的,装修也很简单。
后来的采访中,我了解到:杨老曾经在黎城县担任过副县长,并且曾经主动放弃了担任县政协主席等职务的机会。聊天中谈起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杨老忧心忡忡地和我这个年轻人讨论“解决之道”。我想,有这样一位作官两袖清风的父亲,杨强童年时代所受的家庭影响就可想而知了。
在杨强母亲的叙述中,我的想法得到了印证。她说,家里四个孩子的人品都很好,从没有在外面惹是生非,尤其现在对老人都很孝敬。大女儿在城区公安局工作,是“上党公安标兵”;二女儿在山西省机械设计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老三是儿子,在市建设银行供职;老四就是杨强,数他最小,从小就爱帮助别人。
由于杨老退休以前经常在外地工作(包括因文化大革命开始,连续6年在省委党校学习的特殊经历),当时家里四个孩子、还有一个侄女、以及杨强的姥姥、姥爷,都生活在一起,靠崔老师一人来照顾这个大家庭。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她很有“发言权”。
我们从杨强的高考志愿这个话题为引子谈起他的学习情况。虽然过去的北京广播学院,也就是今天的中国传媒大学,当仁不让地是全国重点大学,但是毕竟不是北大、清华那样的“名牌”,而且在我采访过的文科状元中,迄今为止还只有杨强一人报考了这个学校。那到底是为什么呢,杨老插话说,他本来希望儿子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但是让老伴给否决了。崔老师说,她们这代人经历过很多政治运动,眼看拿笔杆子的人也经常挨斗,所以希望孩子将来不会因此遭殃……在这个问题上,杨强本人也有个说法,参见下文他的“应答”。
关于杨强的学习,两位老人坦言不是特别地用功。但是他对学习、对读书的兴趣却很突出。比如过去赶上七月初一长治市有名的物资交流大会,父亲回家来带上孩子们去赶会,杨强会跟父亲要上一毛钱在书摊前看上一下午的“小人书”,等家里人回来再带上他回家。很显然,庙会上的商品、人流、甚至是魔术表演的诱惑都没有“小人书”大。关于杨强的爱好,他父亲也坦率地说,当时他有些反对和压制,现在想起来做的不对。据说有段时间杨强非常爱好画画,有一次也是他父亲带上他上街,突然发现儿子走失了,回头去找,才见他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有一匹用来和游人照相的马。等回家以后,他就果真画了一匹惟妙惟肖的马来。在这个传统家庭里,是标准的严父慈母。而他们的职业似乎也很适合如此“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
杨强,就是在这样一个南大院干部家庭里成长起来的优秀子弟。
自述: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成长是决定性的
考上“状元”对我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只有一些潜移默化的感受。
当年的各科成绩大概是数学:104? 语文:98?? 英语:83?? 政治:89?? 历史:93? 地理:92?? 比较满意的是后三门。而数学、语文、英语都不太理想。尤其是英语、数学。
如果现在重新选择高中分科和大学专业,会有改变吗?——高中分科不会改变,大学专业关键看当年在山西能有什么样的专业。我记得北大当年没有中文专业在山西招生。另外从个人的感受来看,我认为国内的高等教育制度存在很大的弊病,虽然高考依然是国内最大范围、最大程度的人才选拔考评的公平机制。但这个机制太孤立、太机械!许多考生和家长都不可能详尽了解不同层级、不同区域、不同体制下的院校、专业的情况,更不可能预见到这次选择对未来职业及生活的决定性影响。一言难尽,总之如果更自由、更开放,我们才会更少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