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鉴赏解法指导

来源:乐学发布时间:2013-11-20

  散文是近几年高考中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对散文鉴赏能力的考查对学生而言又是阅读中的难点,这主要是因为鉴赏方面的题更多地涉及到对表达技艺的考查,思考角度相对灵活,但纵观这几年全国和上海高考试题,解题思路还是有法可循的。考查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描写手法的表达效果。描写手法是散文中最常运用的手段,对描写手法的考查也就成了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题型。出题角度主要有三个:

  (一)细节刻画的作用。我们先看下面的例子。(见附1,94年上海高考试题,节选)

  针对细节描写,出了这样一个题:

  第⑨到第(13)段的详写有三点作用,请分别说明

  (1)

  (2)

  (3)

  在第⑧段中有“‘这已完工了。’我想。”一句话,下面的细节刻划去描写罗丹用很长时间完成这件作品,二者形成对比。因此第(1)点作用是与前文形成对比。整个细节刻划表现了罗丹忘我的精神,第(13)段中说:“我握着他的手,感谢地紧握着。“感谢”说明“我”深受教育,第(14)段中也说:“在麦东那天下午,我学到的比在学校所有时间学到的都多”,说明这段细节描写的第(2)作用是“说明我深受罗丹的影响和教育。”第(14)段中写道:“我省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那么第(3)点作用是“为下面作者的领悟作铺垫”。作者的领悟也是本文的中心思想。

  我们再看2003年的高考试题(见附2,节选)。

  21.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参考答案:(1)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去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2)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地理的阻隔(地理)而褪色。(3)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了深化。

  答案的第1点是针对本段内容的中心而言的,第2点实际上就是对第1段“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的照应,第3点是针对全文中心思想而言的。

  从这两个题中我们实际上可以总结出细节描写的基本作用,即1.与上下文形成照应或对比,2.细节描写的中心意思(刻划人物的是体现人物的精神,描写事件的是体现事件的意义)。3.为全文中心思想服务(深化、升华、突出、铺垫主题)。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散文中常用的描写手段,1997年上海高考试题曾就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出了这样一个题:

  阅读下文,完成甲乙两题:

  甲组

  微风早巳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许多的工夫过去了;上坟的人渐渐增多,几个老的小的,在土坟间出没。

  华大妈不知怎的,似乎卸下了一挑重担,便想到要走;一面劝着说:“我们还是回去罢。”

  那老女人叹一口气,无精打采地收起饭菜;又迟疑了一刻,终于慢慢地走了。嘴里自言自语地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3.这段文字突出的气氛,作用是

  乙组

  我给那些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牺牲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更多精彩文章

  • 【课件】散文阅读
  • 高考现代散文阅读解题技巧:筛选提取切块抽条
  • 方法点拨:写好作文开头的经典九法
  • 以不变应万变,以变应变
  • 中国古代文化史部分学习方法和复习策略
  • 重新梳理思路 把握应考技巧
  • 文科怎么学 浅谈高中文科学习体会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