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7-06-24
以
一、用法归纳
介词
表工具、方法等
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表提宾
秦亦不以城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把
表原因
且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因、由于
表时间、处所,同“于”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牧羊》
在、从
表对象,同“与”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和、跟、率领、带领
连词
表并列或递进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而、又、而且、并且
表承接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而、或省去
表目的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
而、来、用来、以致
表因果
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因为
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地
动词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认为、以为
任用
复音虚词
以是、是以
无以、有以
足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臣恐天下有识之士,闻之有以窥陛下也。(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啦)
因此、无法、有机会、够得上
注:所谓“提宾”句,就是宾语前置句,在介词提宾句里,宾语必须置于动词之前(宾语前常用“以”(译为“把”“对”)
为
介词
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wèi
表动作、行为的对象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向、对
表动作、行为的替代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同上
替、给
表动作、行为的时间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当、等到
表动作、行为的目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货殖列传序》
为着、为了
表动作、行为的原因
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因为、由于
表被动关系
读wéi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被
语气助词
疑问句末,表诘问
读wéi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动词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谁为汝多智乎?《两小儿辨日》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根据具体情况翻译:修建、变成、作、表判断、认为、创作等
注: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等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
其
代词
第三人称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过秦论》
他(们)
他的(他们的)
第一人称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我,自己
远指代词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那
指示代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其中的
副词
测度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大概、或许
反诘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难道
婉商
吾其还也。《殽之战》
还是
期望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可要
助词
补足
音节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游褒禅山记》
不译
连词
表选择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是……还是……
之
结构助词
表修饰
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的
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不译
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不译
音节助词
形容词、副词尾
顷之,执一象笏至。《项脊轩志》
不译
调整音节
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无义
代词
代人、代物、代事
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
他(们)、它(们)
指示代词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这、那
动词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往,到……去
而
连词
关系
例句
译
并列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又
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而且、并且
承接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就、接着,或不译
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但是、却
假设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如果、假如
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连接状语,可不译
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你的、你
你的
复音
虚词
而已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限止语气,罢了
于
一、用法归纳
介词
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
表比较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比、胜过
表被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拘于时。《师说》
被
复
音
虚
于是
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
谓语之前、后作状语或补语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在这、从这
所
助词
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所……的人(事、物、情况)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信陵君窃符救赵》
我拜访的屠户朱亥,这人是个贤人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晚上就派士兵包围其所住的地方
“为……所”结构,表被动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
被
名词
表地点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处所、地方
复音虚词
所以,表原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说》
……的原因
所以,表手段或凭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用…的、…的根据、…的方法
且
连词
并列
河水清且浅。《迢迢牵牛星》
又、并
递进
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而且
况且
让步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尚且
转折
固不如也,且如之奈何?《鸿门宴》
然而、可
助词
用于句首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副词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将、将要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暂且、姑且
则
连词
表承接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就、便、原来是
表假设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就
表转折、让步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可是、却
表选择
非死则徙耳《捕蛇者说》
就、或
副词
表强调或确认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是、就是
表限制
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辨日》
只、仅
表推测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或许、也许
乎
语气助词
疑问或反问语气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吗、呢
测度语气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吧
感叹语气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啊、呀
词尾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逍遥游》
……的样子
介词
相当于“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对、对于、比、向、跟
者
结构助词
附在词或短语后,组成名词性短语
灭六国者,六国也。《阿房宫赋》
……的人(物)
附在词或一组词后,起提顿作用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不译
附在时间词后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不译
附在数词后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个、样
主语后,表判断、提顿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不译
附在主语后,表原因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的原因
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语气助词
用于句末,表疑问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不译
与
介词
引出对象
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替、为
前后两个词语不能互换。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同、跟
连词
表并列关系,两个词语可互换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黄生借书说》
蜩与学鸠笑之。《逍遥游》
和、同
助词
通“欤”,表疑问或反诘
王庶几无疾病与?《庄暴见孟子》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呢、吗
动词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失与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
送给、结交
赞许
因
介词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
振声激场,伺者因此觉知。《张衡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人成事。(《毛遂自荐》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因为、由于、趁机、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依靠
连词
表顺承或因果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雁荡山》
于是、便
因为、由于
名词
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原因、机会
动词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依靠、就着、顺着、继承
也
句中语气助词
表停顿,舒缓语气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不译
句末语气助词
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不译
表陈述或解释
即不忍其觳觫,……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不译
表肯定、感叹
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过秦论》)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啊、呢
表疑问或反诘,句中有疑问代词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呢
表示祈使语气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吧
焉
代词
疑问代词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杀鸡焉用牛刀(成语)
哪里、怎么、什么
第三人称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他(们)、它(们)
语气助词
陈述语气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了、啊、呢
一般不译
反诘语气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呢
结构助词
句中停顿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不译
助词作词尾
形容词、副词词尾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
相当于“然”不译或译为“…的样子”
兼词
于之
于此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在这里(那里)
若
代词
第二人称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你、你们、你的
指示代词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
这、这样、如此
连词
表假设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如果、假设
表选择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或、或者
动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像、好像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得上、及、如
乃
副词
顺承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就、才、这才
转折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却、竟(然)、反而
范围限制
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才、仅
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是、就是
代词
第二人称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你、你的
何
一、用法归纳
疑问代词
作动词或介词宾语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阁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阁序》
哪里、什么
作定语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什么
单独作谓语,后常有助词“者”“也”“哉”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什么原因
为什么
疑问副词
句首、动词前,表反问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
为什么
怎么
形容词前表程度深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动词
通“呵”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呵斥、谴责
复音虚词
何如、奈何、若何,表疑问或反问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鸿门宴》
怎么样
怎么办
什么样
18个虚词练习题答案汇总
一、 解释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3动词“以为”“认为”;4动词“任用”; 5、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离开了虞国。动词“率领”;6动词“做”;7农民有卖孩子的,动词“有”;8—10介词“因为”“由于”;11—12介词“在,从”;13—15介词“拿,用,把,凭”;16—17介词“按照”;18高祖用自己的英明神武打下江山介词“依靠”;19凭借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去()介词“凭借……的身份”;20连词,表并列;21-22连词,表因果;23连词,表修饰;24—25连词,表目的“来,用来”;26表承接;27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副词,通“已”,已经。28、介词,因此
二、BG(A目的连词 B把 C并列连词 D顺承连词 E因为 F凭借 G把 H在)
“为”
一、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动词,做、干;2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做、干;3动词,制作;4第一个动词,治理,第二个,被;5动词,治理;6—7动词,当作、作为;8—9动词,身为、成为;10—11动词,叫做;12、替国家管理钱财,不能算作设法生财。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算作;13动词,是;14动词,成为;15—16介词,表被动;17、是什么原因(让你)谨守美好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语气助词,呢; 18—19介词,替、给;20介词,为了;21介词,向、对;22连词,因为。23、介词,替。
二、CD(A因为 B是 C对,向 D对,向 E为了 F呢 G“为所”表被动
“其”
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3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4、指示代词,那;5—6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7第一人称代词“我”;8—9指示代词“那”“那些”;10、连词,是……是……还是……; 11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12表示祈使语气“一定”;13—15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 16表示商量语气,“还是”;17-18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作用;19—21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
二、B(①他的 ②其中的 ③那 ④那 ⑤其中的 ⑥他,他们 ⑦我,自己 ⑧他,他们) ⑨大概
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动词“到……去”;3—5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6指示代词“这”;7—9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10—1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3助词,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14—16定语后置的标志;17—18宾语提前的标志;19、动词,去,往,到;20、代词,他(指樊哙);21、代词,知识;22、我是市井中的屠夫,公子你却多次看望我。代词,我。
二、BF(A这 B助词,提前宾语 C往,到……去 D助词,不译 E取独 F助词,提前宾语)
“而”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5连词,表承接“来”“就”;6—7连词,表并列“和”“并且”;8—9连词,表转折“却”;10—11连词,表递进“而且”;12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3—14连词,表假设“如果”(国君如果傲慢待人便会失去国家);15连词,表因果“因而”;16代词,通“尔”,“你”“你的”;17时间副词词尾,助词。18、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可译为“而且”、“并且”
二、1.C(①⑥转折连词 ②④修饰连词 ③⑦顺承连词 ⑤⑧递进连词)
“于”
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句“在,从,到”;3、4句“在……方面”;楚国在土地方面是有余的,但在人民方面是不足的。5句“由于”;6、7句“向,对,对于”;8、9句“被”;10、11句“与,跟,同”;12、13句“比”;14、介词,给;15、介词,向,对,对于
二、AC(A被 B比 C被 D引进对象)
“所”
(一)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3名词,场所、位置;一定能使军中将士和睦相待,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他(相应)的位置。4—5“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6—7“所”字结构做定语;8—10“为……所”表被动;11—12“所以”,表原因;13—14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我用来礼待侯赢的方法已经足够完备了;15、于大庭广众之中,不应该有所拜访的人。所……的人;16“座、套”;17、表示原因。
(二)CD(A地方 B助词,与“为”合起来表被动 C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D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一、1、连词,表递进,况且
4、连词,表并列,又
7、副词,将要
12、助词,发语词
二、E与F相同,都是副词,译为“将,将要”
“则”
一、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1名词,准则、法则;或聚首、或离散、或消亡、或休息,那里有一定的规则呢?贾谊《鹏鸟赋》,2名词,等级;《坤》:《易》篇名。高下:谓地形。九则: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3准则,榜样;4—5副词,就是、乃; 8—9连词,就、那么,表承接;10—11连词,假使、如果,表假设。如今如果诸侯军来,恐怕沛公不能够占有关中。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12—13连词,就,表并列;14—15连词,却、可是,表转折让步。
二、AE(A就,承接连词 B乃,是、就是,表判断 C连词,用在对比句中 D却,转折连词 E就,承接连词)
“乎”
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3—4助词,表测度,可译为“吧”。5、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啊”“呀”。6—7介词,相当于“于”。8、表测度,可译为“吧”。看见景物而抒发的感情,应该会有所不同吧!。9形容词词尾。10介词,相当于“于”。
二.D(①比 ②助词,表疑问语气 ③助词,表揣测语气 ④词尾)
一、解释句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
1—4代指人、物、事、时间、地点,可译作“……的人、的事情”等;(使用叶的草药要在叶子刚长成时采摘,使用芽的草药自然要遵从传统的说法做法,使用花的草药,要在花刚开始采摘,使用果实的草药,要果实成熟时采摘)
5—6用在数词之后,“个、样”;7用在“今、昔”等时间用语后,“的时候”8—9放在主语之后,表判断;10—11主语之后,引出原因;12—13定语后置的标志。
二、B(A判定语气 B……的人 C附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D判定语气)
“与”
一、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
1表疑问;2表反诘;3—4动词,参加。(诸侯只能获得居官食禄,不参与国家政事);5—6动词,给予;7动词,亲近;8动词,交往;9动词,赞同;10动词,对付;11动词,帮助;12动词,等待;13—14介词,同、跟;15—16连词,和、与。
二、DF(A替 B连词,和 C动词,亲附,结交D语气助词,表疑问 E介词,和,跟 F语气助词,表疑问)
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句“依照、根据”;2句“依靠、凭借”;3、4句“趁着,趁此”;5句“通过,经由”;6、7句“因为,由于”;8、9句“于是,就;因而”;
二、ACE(A于是、就 B趁机 C于是、就 D凭借 E于是、就 F通过)
“也”
一、解释句中“也”字的意义和用法
1-3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
6-8.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二、A、B(A助词,表判定语气 B助词,表判定语气 C表停顿 D助词,表疑问语气)
“焉”
一、解释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不译;3—4语气助词,反诘“呢”;5—6语气助词,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7—8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9—10代词,相当于“之”;11—12疑问代词,“哪里”“什么”“怎么”;13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14连词,相当于“乃”“则”“就”
二、AF(A词尾,…的样子 B之,他 C哪里 D兼词,于之 E,反问语气,呢
“若”
一、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如同、像、相似”;3—4比得上;6—7“你、你的”; 14—15“才”;8—10表假设“假如,如果”;11—12或、或者;13表近指,“这样、如此”; 14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的样子”。
二、C(①如,像 ②如,像 ③假如 ④假如 ⑤你 ⑥像,如 ⑦及,比得上 ⑧你)
“乃”
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这才”等;2—3.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4.表示顺承,译为“才”。5—6.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7—8.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二.ADG(A才 B是 C竟然,却 D才 E就 F这样 G才 H你的)
“何”
一、
1-2、作疑问代词 “为什么”“什么原因”。3疑问代词,作前置的宾语,译作“哪里”。4、疑问代词,用作定语。译作“什么”。5-6、副词:用作状语,常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怎么”。7-9、副词,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前。译作“怎么”“多么”“怎么这样”。10-11、复音虚词,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译作“怎么样”“什么样”。12-13、复音虚词,“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译作“拿什么”“凭什么”。14“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译作“怎么办”“为什么”。
二、3.D(A怎么 B什么,宾语 C什么,定语 D为什么 E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