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 发展到今天的高考, 太不容易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7-06-28

在中国,高考被认为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自古以来,考试就是底层民众进入精英群体的一个重要通道,对于很多人来说甚至是唯一的通道。中国的底层民众在五千多年来一直与世袭贵族争夺阶级通道和改变命运的机会,经过了漫长的博弈才形成了今天的考试制度。

五千多年前,我们的先祖还生活在黄河流域。那时还处于部落时期,人口规模也不大,有才能和德行的人立刻就会被周围的人发现,然后报告给部落首领。首领则会从中选拔继承人,称为“禅让”。那时人类的生产能力普遍低下,位高者除了受到更多尊重,肩负更多的责任外,物质水平上和普通民众并没有太大差异。

而大禹疏导了黄河,让华夏族的农耕得到极大发展后,富足的粮食也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生活水平的差距,华夏族也从此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贵族。

从这个时期开始,世袭贵族凭借“世卿世禄制”彻底封闭底层民众进入统治阶层的通道,让统治权只在贵族之间更迭以维护本阶层的既得利益,而普通民众几乎没有机会跨入贵族阶层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地位。

即便是挖掘像姜子牙和管仲这样才能出众,且是落魄贵族出身的子弟,也让他们的主君因为打破既有秩序得罪世袭贵族而面临很大的压力。

直到战国初期,各国纷纷变法,掌权者希望削弱世袭贵族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下层民众才开始真正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以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但即便走到了这一步,仍旧要面临世袭贵族的仇视,一旦为他们撑腰的掌权者不在,便立刻遭到世袭贵族的血腥报复和反扑而丧命。

比如平民出身的吴起和李悝,以及小贵族出身的商鞅。

平民出身的刘邦建立了汉帝国后,一方面要打压世袭贵族势力以加强集权、巩固统治,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依靠世袭贵族作为底层官吏协助自己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

汉帝国的统治者为了打破世袭贵族进一步渗透到汉帝国的统治核心,建立了一套从底层挖掘人才的方案,被称为“察举制”,要求地方官吏推举人才。

然而事与愿违,地方官吏与豪族相互勾结,争相推荐自己的亲朋子弟做官,形成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地方势力“士族”,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埋下了种子,而底层民众依旧少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让各地的士族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而曹丕为了拉拢士族,确立了“九品中正制”,让士族门阀进一步掌握了选官权,底层人民进入上层的通道又一次被压缩了,并持续了近400年。

直到隋唐时期,出现了科举制,底层民众才真正有了能够进入统治阶层的机会。而对于统治者来说,科举考试能提高人才质量,打压地方势力,促进中央集权,还能缓解底层民众和统治阶级间的矛盾,因而一直被各朝所沿用并逐步完善。

科举制一直持续到1905,由张之洞、袁世凯等奏请,清政府才最终决定停止科举,推广学堂,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学堂制兴起,渐渐的,高考成为所有升学考试中最重要的一环。特别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一大批学子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2006年,国家宣布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高考更是成为了所有学生、老师和家长最为重视的一次考试。

纵观历史,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这些被世袭贵族垄断的人才选举制度,虽然已离我们十分遥远,却也存在了二三千年。就是为平民开了一条狭小通道的科举制度,也存在了一千多年。相比之下,去年大学录取率已达到82.15%的高考制度,存在的时间才不过百年。

可见,历史发展到现在只要努力就能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高考制度,是多么不容易。

    更多精彩文章

    • 当下中国最生动的阶层教育画像: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
    • 中国古代文化史部分学习方法和复习策略
    • 方法点拨:写好作文开头的经典九法
    • 以不变应万变,以变应变
    • 重新梳理思路 把握应考技巧
    • 文科怎么学 浅谈高中文科学习体会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