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家长无意识行为会抑制孩子自我保护能力(3)
来源:好学生发布时间:2011-09-17
辽宁性侵犯儿童的案例中,一名小女孩在不堪忍受老师的殴打后告诉家长,之前一直没跟家长说,是因为“一直以为老师那样做也是上课”。现在告诉家长,是因为“老师天天用书打我脑袋、掐嘴巴子、掐腿,还用棍子捅”。
显然,“性”是这个家庭教育的禁区,这也是犯罪人得逞如此长久的原因之一。
“一定要让孩子能分辨什么是假信息。”黄家良强调。禁区越少、假话越少,孩子能自我保护的可能性就越大。
“熟人是孩子最不设防的空间,如果家长要防范熟人伤害的发生,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平时家长要养成自己去哪里或干什么、去多久都要同孩子说明白的习惯。比如,妈妈告诉孩子去哪里拿什么东西、几点回来、在哪里等候等信息,这个时候另一个熟人来想带走孩子,那他的信息是否同妈妈信息相符,孩子的防御心就会起来。”
即使对于电视新闻中的伤害儿童事件,也不必刻意回避,应对孩子的疑问,甚至恐慌,最好的解决办法,依然是告诉他/她,那是怎么回事,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办才能保护好自己。
最大程度的告知+最大程度的关爱
前段时间,广州心理咨询师于东辉接到一些家长的求助电话:顺德实验小学里传得沸沸扬扬:副校长把老婆杀掉并分尸了,而他的情人就是本校的英语老师。跟校长和老师关系平时都不错的孩子们,忽然觉得很恐慌,有孩子提出来要换学校。
“对于学校里发生暴力事件的孩子,必须要及时地给予心理支持。否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安全感不足,在以后的生活里,容易不相信人。在发生暴力事件后的几天,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最好每天由父母陪同孩子上下学。晚上要观察孩子的睡眠情况,并与孩子多沟通,探问他/她的内心想法。也可以做角色扮演游戏来告知孩子,时刻有父母在身边给予支持。”于东辉建议道。
“比如可以跟孩子在家里玩兔子和大灰狼的游戏,在游戏中告诉孩子,当遇到危险时,可以跟兔妈妈、兔爸爸、兔老师、兔警察求助,小兔子永远都不是一个人在面对危险。还可以在孩子书包里他们最容易看到的地方(比如铅笔盒里)放上爸爸妈妈的照片,让孩子感觉到父母随时在身边,给他们提供支持。”
美国在 “9·11”事件后,幼儿园给儿童提供安全感的方式也值得借鉴:
经常给孩子以拥抱、微笑或身体接触等,给孩子确定的安全感,并确定自己是受关爱的;让孩子了解一日作息的每一个环节,减少他们因无法预知而产生的恐惧;和孩子们讨论可能使孩子害怕的灾难等。
最大程度的告知+最大程度的关爱=孩子最小程度的恐慌。
儿童节特辑:保护孩子,全民总动员
整理_艾柯 胡雯雯
2001年6月,日本一名叫宅间守的男人,手持凶器闯入大阪教育大学附属池田小学校,连续袭击了多名儿童,造成了闻名日本的校园惨案。后查明,此人患有精神疾患,对生活不满,只想通过杀人让自己被判处死刑。
这起惨案引起了社会很大的震动和反响,为此,日本采取了很多措施防范类似惨案再次发生。
如今,日本很多学校都采取了防止闲杂人等入内的措施,有的学校在出入口设置了摄像机等,有的学校在门口竖起了警官巡视所的标语牌,部分小学和幼儿园还开始配备专业的警卫人员,并实施集体上学、放学。
在日本很多地区的学校都以住宅区为单位实行集体上学。住所临近的孩子们上学时都要到规定的集合地点集合、然后由大孩子领着小孩子排着队一起上学。每天早晨一定有一位家长在集合场地等待孩子们的到来,直到孩子们排队出发。各家家长轮流值班,一人一周。这样的上学方式很安全,也很放心。不像国内孩子上学、放学都要各家家长亲自接送。
日本全国各地的小学校、幼儿园等都实施了“孩子110”巡视制度。走在学区,常常看到有女性自行车的后面挂着“孩子110” 的牌子,这些人都是学校安全维护自愿者。他们时刻接受孩子们的求助,也起到巡视和防治犯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