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生意志品质的调适与训练(2)
来源:中学生发布时间:2011-09-27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有的是为父母而学;有的是为教师而学;有的是为了考大学而学;有的是为了超过同伴而学等。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动机教育,逐步提高其动机水平。比如,引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培养其爱好,以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可利用正确舆论的评价,有目的地表扬与批评,以及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因势利导,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学生克服利己主义动机,形成正确的动机;要经常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把学习目的教育与理想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
2.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个人能否明确行动的目的与其认识能力的高低是分不开的。而且在明确目的之后,开始行动之前,人们还必须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去行动。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可以选择的方法就越多,执行方案的手段也越多。因此,教育者应该不断地传授给中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知识以及技能,帮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等。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自治能力和学习能力。不断地让学生获得成功是培养和提高他们自信心的根本方法。尤其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更要信任他们,给他们创造一些显示自身能力的机会,如多提问他们,多让他们在班级或学校的大型活动中表现自己,并启发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只要奋发努力、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些学生往往顶不住外界的诱惑及内心不应该的欲求而明知故犯,做出违反道德准则的事,这多半是由于他们的道德意志不强,或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所致。因此,学校应严格管理教育,养成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习惯,特别是对自制力薄弱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对学生要进行“学生守则”、学校校规和课堂纪律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执行准则的好习惯。要做到严格要求、严格检查、及时讲评、及时强化。要利用学生的自尊心、荣誉感、责任感,以形成良好的班风与校风。教师要以关心、热爱、耐心、尊重、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正确使用奖惩,帮助学生根除不良习惯,逐渐培养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养成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自觉遵守纪律和生活制度的常规训练,使儿童形成自动控制的良好行为习惯。幼儿期和儿童期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尤其是儿童进入小学,由于生活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需要进行养成教育使之形成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可以使学生不必付出太大的意志努力,就能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并将行动规则加以内化而自觉执行。但是,养成教育是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从小事入手,循序渐进
从小事入手,就是从学生生活中的点滴入手,从做人的一言一行开始,逐渐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从自尊、自爱开始,逐渐养成爱父母、爱教师、爱劳动人民的思想;从爱护自己的文具开始,逐步养成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从自重、自律开始,逐步养成遵守课堂纪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的习惯。
2.耐心指导,反复训练
常规要求要常抓不懈,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学生的意志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意志培养中经常出现反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耐心,正确对待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违反要求的行为,不能急躁,更不能失去信心,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