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路同行——半山亭与观景台(3)

来源:父母学堂发布时间:2011-10-14

  记得儿子上了高中以后,有次在饭桌上闲谈,曾深有感触地说:“以前爸爸总说宏观、宏观,我没什么感觉。现在,我可真的体会到,学知识,宏观把握太重要了。这就像穿树林一样,林中只见一棵又一棵树,没法知道树林什么样。如果走到树林尽头,连头也不回,那真是和没走过树林差不多,一辈子也不知走过的树林美在哪里。”儿子的话是切身体验,自然份量很重。其实,这个道理中国古人也早已悟出。还拿登山观景来说,中国古人不但善于在沿途设立“半山亭”,更善于在巅峰之上,制高点处修筑“观景台”。观景台往往上无瓦盖,旁无四壁,只是凌空拔地、居高临下,人们到达峰顶,置身此台,才会将山峰树林尽收眼底,其间层层叠叠、盘盘转转,多少回环,多少曲折,也从而一目了然。不到此台。此山终是迷山,此景终是迷景。而到得此台,便可呼吸四野、吐吞八荒,将整个风景纳入腹中了。学习上的“宏观把握”恰是此情此意。

  当儿子从理论上悟出了“宏观把握”的乐趣之后,他便不再需要更多的具体扶助了,“宏观整理”成了他高中时期最主要的学习习惯。他还自己摸索创造了几种具体的“宏观整理”方法。

  其一是“系统线法”,即将知识点一一整理好,然后用大、中、小括号,画成相互包含的“线列”。这种方法一目了然,适合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

  其二是“知识树法”,即将知识单元做成叶片,采取自下而上,主干分枝直至叶片的“树列”办法加以整理。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单科知识,如政治课的哲学知识、数学的几何知识等等。

  其三是“对照表法”,将相关知识,列成卷轴式平列对比表,表长有时达二三米,用时渐卷渐收,一一对比,直观具体。这种办法主要用于文科知识,如历史、语文等。

  其四是“系统重组法”,就是用不同于课本的另外一个体系,将课本内容加以分拆重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文科知识,如历史、政治、地理等类。当然,要做到能用另一个体系代替课本原有体系,是相当不容易的。它要求学生对课本全部知识都掌握得精深透彻,运用起来游刃有余。最典型的例子,要算佳佳对高中历史课本的重组了。高中历史,特别是世界史部分,是按年代顺序分几个大的历史时期排列的,每个章节中要讲同一时期各国的不同情况。佳佳觉得这样优点是历史发展线索明确,但各国历史被割裂,十分不利于宏观把握。于是他将课本原有按时代排的章节打开,将各章里讲到的同一地区、同一国家内容合并在一起,然后按地区、国家的地理位置横排,编成了一本与普通中学课本知识量、知识点完全相同,但结构体系截然不同的另一本《中学历史国别史》。编辑得文图并茂、线表齐全,章节标题、页码、注释都有,连我看了都十分吃惊。至于学校老师、同学更视为奇物,不少人相互传看。临考前,他将原课本与自编课本对照使用,效果极好,高考历史取得满分好成绩。

  当然,孩子的学习方法不仅仅是这些,但是,如果做父母的,能够引导自己的子女在长达六载的中学学习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半山亭”和“观景台”,那对于他们闯过高考雄关,领略人生成功的美好风景,是肯定会有超乎预料的益处的。


更多精彩文章

  • 用母爱为孩子照路
  • 爱孩子的三个明智做法
  • 孩子教育心得
  • 如何让孩子有兴趣做家庭作业
  • 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
  • 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父母篇
  • 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 教育孩子是每个当家长的终生事业
  • 孩子成绩不理想怎么办?
  • 孩子,我向你道歉
  • 老师对这个班不太感兴趣
  • 如何激发孩子写日记?
  • 成功经验:我们如何当孩子的第一粉丝
  • 孩子的事还是有孩子自己解决的好
  • 孩子的尴尬问题巧妙答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