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来源:学网整理发布时间:2011-11-10

  当父母的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就是通常人们常说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当然是对的。难道有谁愿意孩子长大不成器,毫无作为、甚至走下坡路吗?当然没有。
  但是怎样才能实规孩子成才“成龙”的目标呢?
  许多家长的做法是:“从小给孩子找个好的幼儿园、学前班,再为孩子选择个师资水平好的小学, 升学率高的重点中学, 进而考上个理想的大学……这条路是可行的,很多家庭都是通过这条路实现育儿成才的。然而这并非是唯一的、最好的、有把握的道路。
  因为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考不上家长意中的学校,读不上重点的“快班”, 即使考上大学,也不过普通大学的毕业生,走上社会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就业者,而没有出类拔萃的表现……我想, 家长对孩子这样的发展也未必满意。那么,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使孩子发展得更好呢?
  有的! 那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让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并大量读书,通过长期的读书积累,使孩子成为一个有深厚学识的人(所谓“学富五车”),这里说的读书,不是狭义的上学,而是广泛的博览群书, 这可以说是成才的基本规律之一。
  很多哲人认为, 书籍是:
  “全人类的营养品”(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语)
  “是智慧的钥匙”(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语)
  “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国哲学家卡莱尔语)
  “善读也可以医愚”(西汉学者刘向语)……
  因此,读书当然是成才的根本途径。
  对此,有的人未必相信,那么让我们看几个实例: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 其父母文化底蕴深厚,在父母的早期教育下,他很早就开始读书。十四岁时已把家中的很多藏书都读过了,以后又各处借书读,青年时期就已成为当地知名人物。后来随父亲工作调动到福建、江苏、四川和京城等地,有机会又读了很多书,学识更加充实。二十四岁时他步入仕途,任东海(江苏)宁国(安微)宛丘(河南)等县县令,政务之外仍勤奋读书不辍,三十三岁考中进士,三年后被聘为皇家昭文馆编校。这让他有机会读了更多的皇室藏书,学识更加渊博。他对文学、史学、军事、农事、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数学、生物、水利、医药、书法、音乐……都有很深造诣,是当时深受人们尊敬的学者。他一生著述有几十种,最著名的是《梦溪笔谈》, 被誉为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优秀而伟大的科学家。
  当代的蔡元培也是通过大量读书而成长起来的学者。他父亲是钱荘的经理,但作人廉洁,积蓄很少。元培十一岁时父亲逝去,兄弟三人靠母亲劳务维系生活。元培六岁上学,后随六叔(举人)及塾师苦读。六叔家藏书颇多,他得以广泛阅读, 这使他从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他十七岁考中秀才, 十八岁设馆教书,做到了“教学相长”。二十岁到家乡徐树兰家读收、校书,徐家有“古越藏书楼”他边校订图书边大量阅读,得以学识大进。他二十三岁时中进士,成为翰林院编修,能更广泛的读书。当时清朝庭正处于内忧外患时期,他认识到只读旧书的不足,于是开始研读西方及日本的新思想书籍,终于走上革命的道路。后来, 他去德国留学(四年半), 读了大量欧美书籍并且写了三部书。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出任第一任教育总长。积极改革了中国的旧教育制度。因其学识高超,他先后被举荐为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以其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成为著名的学者、教育家。1940年他去逝时,毛主席曾电唁“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也是他一生读书的结果。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虽然才活了五十一岁,但却写下了九十七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十分高超, 能深刻反映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也完全赖于他勤奋的读书。他还在上小学时,就迷上了读书。平时一有空,他总是溜到图书馆去看书。由于耽于读书,他患了神经官能症,被学校强行休学。待身体稍好, 他又开始读书。父亲反对他学文学,叫他改学法律,并安排他到法律事务所工作。但他仍就阅读文艺书籍,他边读书边开始写作,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大作家。

更多精彩文章

  • 请在孩子心中播撒阳光和爱
  •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
  • 小学低年级孩子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七大帮助
  • 我们怎么教育孩子
  • 别让孩子因为讲真话而受惩罚
  • 怎样培养孩子的乐观性格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 帮助孩子顺利走过青春期
  • 如何延续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 教育应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
  • 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孩子成绩
  • 保护孩子视力从远离荧屏开始
  •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 心理专家:六招让孩子吐露心里话
  • 家长该蹲着跟孩子说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