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母亲和三次家长会
来源:学习乐园发布时间:2011-11-12
今天看到一篇《一个母亲和三次家长会》的文章,深受启发,把它转载下来,希望家长看了也能有所收获。
一位失去丈夫的母亲在孩子上学时,三次参加家长会的经历。
第一次,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也坐不了。你最好带他上医院看看。”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饭。
第二次,小学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障碍,你最好带他去医院查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了泪,然而回到家,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老师说了,你并不是一个坏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赶上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考了21名。”说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舒展开来,她甚至还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
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去得都早。
第三次,初中开家长会时,妈妈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老师点她的名字,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她发现儿子在等她,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她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
高考结束后,这位同学被清华大学第一批录取,儿子跑到自己的房间大哭起来,边哭边对跟过来的妈妈说:“妈妈,我一直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透视这个故事,我们发现这位伟大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时运用了两个著名的心理效应,即门槛效应和罗孙塔尔效应。
这位母亲是伟大的,她对孩子的爱的表达方式是艺术的,她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始终让孩子生活在希望之中,也让她自己始终生活在希望当中。
更多精彩文章
- 缺乏界限感的父母,会收获一个怎样的孩子?
- 一个爱发脾气的妈妈,将收获一个怎样的孩子?
- 一个清华妈妈的教育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处在3~15岁,一定要看看!
- 如果你摊上了一个叛逆的孩子,该怎么办?
- 开学后5个细节告诉你,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一个好老师!
- 拥有一个专制的父亲,是孩子一生最大的悲哀
- 孩子不爱做作业?聪明的父母用这3招,一治一个准!
- 这五句话会摧毁一个优秀的孩子,家长千万别再说了!
- 性格决定命运!7招帮孩子养成一个好性格!
- 又一个孩子自杀了,只因父母这5句话!千万别再说了
- 工程师自创学习方法助儿子考上复旦
- 贪玩儿子成美国高考状元
- 好好写字很重要
- 家庭教育中的“五重五轻”
- 学会怎样才能不助长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