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

来源:教学反思发布时间:2012-07-23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灌输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探究式”是万能的吗?

  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学实践已经证明: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于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第二,“探究式”一般更适合于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而对智力一般、善于模仿思维的学生来讲,教学效果就要差一些,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严重脱离一些学生的实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第三,每种学习方式都有它显著的优势,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很难检测和评判孰好孰坏。机械的、形式化的“探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有意义的“接受”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是否符合教学实际。如果不顾实际,对于明明很简单而不需要探究的,或者学生没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识,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时髦”,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事实上,现代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只能是在继承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

    更多精彩文章

    • 学生概括能力的分析
    • 读懂历史地图语言的含义,培养阅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 导入环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说课材料
    • 带着目标仔细读
    • 实施《历史》新教材的感想
    • 把“问题教学法”引入历史教学
    • 谈对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心得
    • 浅谈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感受
    • 《身边的故事》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 《世界历史上五次瓜分》教学反思
    •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 导入环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 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反思
    • 初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