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和“育人”

来源:教学反思发布时间:2012-07-23

历史教学围绕三大任务展开,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思想教育。长期以来,思想教育的重心是爱国主义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国策,我们提出了面向世界的改革开放教育。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又提出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反思过去,我们发现以往的德育渗透于历史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治倾向太强。急风暴雨式的“运动化”教育,表面上似乎成效很大,一旦“教育运动”过去,一旦“伤熊”之类的事件没有了,我们又高忱无忧了。拿爱国主义教育来说,几十年的教育,结果却发现出国的留学生——时代精英不知祖国历史,不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大有人在。一部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史,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养分,但为考试而教历史的强烈的功利色彩,爱国主义教育在某些课中成为点缀。另一方面,那就是教育的过于功利性价值取向,使爱国主义教育掺杂着狭隘的民族主义。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将“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善善恶恶,用历史的经验昭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但这样做,必须有个“度”,要注意自然而然地渗透,不要硬上。更根本的,则取决于教师自己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涵养功夫。  

    更多精彩文章

    • 学生概括能力的分析
    • 读懂历史地图语言的含义,培养阅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 导入环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说课材料
    • 带着目标仔细读
    • 实施《历史》新教材的感想
    • 把“问题教学法”引入历史教学
    • 谈对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心得
    • 浅谈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感受
    • 《身边的故事》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 《世界历史上五次瓜分》教学反思
    • 导入环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 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反思
    •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 初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