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让学生辩论

来源:教学案例发布时间:2012-08-16

 
    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论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发法解决问题,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引导并参与问题的争辩,以唤醒并留住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灵活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课堂从学生们的阅读提问开始,争论在“胜利的原因”处集中。有的同学说:“抗战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抗战的结果”;有的说:“胜利是中国人民觉醒的结果”;有的说:“日本的投降如果缺少了苏联的参战和美国的原子弹几乎不可能”;有的说:“日本的失败是战略决策的失败,无限度地扩大战争导致了国际上的失道寡助。”……答案在相互提示中不断完善。在学生总结讨论成果时,老师又发问一句“从中是否能看出影响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呢?”,争论在“战争决胜启示录”中升华:战争性质、民心向背、实力对比、决策指挥、武器装备等是战争制胜的基本因素。 在辩论式学习中,学习在学生自主的背景下开展,课堂变成了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过程,教学变成学生质疑、交流、解惑的探索。学生们在疑问处争论,在思维中求知,在探究中提高;争论时没有了权威,求知识变成了主动,探究中培养了个性。  

    更多精彩文章

    • 学生概括能力的分析
    • 引导学生课间反思
    • 历史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 学生识认运用地图能力的培养
    •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反思
    • 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反思
    • 在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要求学生课后反思
    • 开放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世界历史上五次瓜分》教学反思
    • 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反思
    • 导入环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 初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