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12-09-29

 
    地理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冷静地考虑地理问题,能有主见地分析评价事物,不迷信“权威”意见,不因 受暗示而动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对这一思维品质的培养,殊不知,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里,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人,才能在众多前人理论中寻出突破口,从而脱颖而出。如在初一地理教学中,可 引导学生对过去评价我国特点的一词“地大物博”进行讨论。我国确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但从人均考虑, 联系我国的状况就会发现,巨大的人口包袱已使得我们的“物”再也显不出“丰”了。学生通过这一思维过程 ,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否定了“地大物博”这一褒义词在我国国情上的应用,是认识上的一次不小的突破。在 讲授初中地理时,对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条件的分析,更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过程。如对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社会协作条件”的分析中,现代工业考虑专业协作需要,应尽可能把专业部门和企业配置在一起,形成聚集效应。但又要考虑作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在工业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后,会出现“饱和状态”,出现争 地、争水、争动力、加剧污染等问题,一些工业又不得不向外扩散,有些“轻薄短小”的新兴工业就可在新区 布局。因此,同一条经济原理、布局原则,对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经济技术条件、不同时期 是有不同应用要求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批判性地接受知识,应用原理。从而增强识别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由此可见,加强讨论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的好方法  

    更多精彩文章

    • 地理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 巧用教法 激活课堂----谈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
    • 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 地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2
    • 地理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
    • 利用先进的地理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培养地理观察智能
    • 培养想象智能
    • 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 培养地理观察智能
    • 教师角色转变的反思
    • 《气候的威力》教学反思
    • 《地图》之【教学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