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记叙文)
来源:乐学发布时间:2012-10-21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记叙文部分)
课文题目 | 线索 | 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 主题思想 | 写作特色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①时间的推移 ②渡江部队的战况 | 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所向披靡,进兵神速。 | 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突破敌阵,横渡长江 | ①新闻结构的三个主要部分:标题、导语 和主题。 ②新闻的三个特性:准确性、及时性、简明性 ③在叙述中兼以议论,增强新闻的思想性。 |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 中原我军节节胜利 | 同 上 | 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我军随即占领南阳。 | ④新闻的六要素完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
芦花荡 | 以老头子护送冀中两个女孩回苇塘为线索。 | 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韧,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分明,爱国,过于自尊和自信 | 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从这个老英雄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从苇塘的歌声中我们可以想见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 | (1)描写老头子用了外貌描写,行动语言描写。 (2)景物 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意味。 |
蜡烛 | 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夫人冒着生命危险掩埋一位苏联红军战士的遗体,并且点燃了蜡烛。 | 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烈士的遗体,表现了她对苏联红军的最崇高的、最热情、最真挚的感情。情同母子。 | 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赞美了跨越国界,情同母子的深情和战斗的友谊。 | 炮火为人物的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写出了德国人的疯狂,突出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对老妇人的行动描写表现了她的年老体弱。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 鲜明的态度和立场,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同情中国人民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 对圆明园的美丽进行描绘,更能批判毁坏它的英法联军的罪恶。反语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 ||
亲爱的爸爸妈妈 | 我到南斯拉夫参加悼念活动 | 明赫白:真诚的忏悔。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 | 要和平,不要战争 | 景物描写 语言描写 |
阿长与《山海经》 | 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实在不佩服→产生敬意→怀念 | 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一个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她愚昧而又善良。粗犷而又细致。 | 表现了主人公爱护孩子,善良热心,进而歌颂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普通人的深厚感情。 | 描写是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作者写了阿长“切切擦擦”的样子,写了阿长的睡相,写了“元旦古怪的仪式”写阿长讲长毛的故事,写阿长买来了《山海经》都是描写,是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先抑后扬,前面的事情是为后面的事情蓄势。 |
背影 | 以父亲在南京送别时买橘子的背影为线索:点背影→引背影→写背影→→忆背影 | 父亲历尽艰辛,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 | 父亲爱儿子,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激,思念。 | 语言描写,都很简短,可是充满深情。 动作描写:表现了特定环境下人物的特征。 外貌描写:父亲穿戴与我的毛衣形成对比。 |
台阶 | 父亲嫌自己家的台阶低,用尽一生的精力修筑了九级台阶的新屋,可是父亲却老了 | 倔强、勤劳、坚强、俭朴、谦卑 | 作者对父亲的感情混杂了敬仰。 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的心愿。 小说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 细节描写 详略得体 |
老王 | 与老王的相识和相处为线 | 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他作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手钱。 | 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淳朴的好人。 生活启示: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人道精神。 | (1)选择片段表现人物;(2)兼用逻辑和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3)外貌、语言描写 (4)对比 |
信客 | 以信客的信客生涯为线索。信客做信客的缘起→信客是怎样做信客的→信客是怎样不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当老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 信客任劳任怨,他理解在外谋生者,也理解在家的家属,理解他们的需要与感情。 信客诚信无私。诚信是职业的生命,诚信以不贪为前提,他洁身自好,洁白无暇,不怕别人怀疑。 信客待人宽容,信客的阅历又增长了他的才干。 | 文章重点写了两件事,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死在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的故事。作者为一名普通的信客立传,褒扬信客的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这些品质难能可贵,正是现实社会生活中需要大力提倡的。 | 语言特点: (1)质朴而典雅 (2)警辟而又畅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