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教材·新评价
来源: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12-10-25
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有感
一、新语文课程标准使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内容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它代表着国家的意志,是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语文课程目标,则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标准;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本质。是语文教学的航标灯,它将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首先把《课程标准》学好,否则即使使用的是新教材,也会穿新鞋走老路。我们把学习、理解《课程标准》精神当成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求语文教师把课标中定量定性的规定熟记在心,述之成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依法行教”。《课程标准》使教师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们焕发了生命活力,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过去的语文课,教师就是做整齐划一的工作。一个教师在不同的平行班上教同一篇课文,情形基本相同。教师按教案上预先设计好的步骤,一步步进行,学生除了回答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外,就是听教师讲解;现在不同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是和学生共同阅读文本的对话者。《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学生要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我们认为现在教师备课、钻研教材,不妨也来个探究性学习。第一步先不看教学参考书,也不找资料,独立探究一番。教师只有自己经过一番思考,课堂上才能有办法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第二步再看有关资料、教学参考书,这样才能心中有数,才能知道如何教好这篇课文。第三步再当一回老师,教师自己有了探究的经验,就会知道如何提出问题,此时就应该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教完课以后教师要写课后小结,回顾、审视自己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看看哪些地方是有成效的,哪些地方走了弯路,从而积累经验,改进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应地,学生在笔记本中,也应有“语文学习经验录”,这样在激活学生的同时,教师也丰富了自己。
二、新的实验教材使教师逐步成熟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教师迎来了新的教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与以前的部分教材相比,这套教材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选文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爱读,教师爱教。“研讨与练习”题量不仅少而精,而且灵活多样。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更是语文教材史上的一大突破。于是如何使用好这套教材,便成了对教师素质的最大考验。我们认为:首先是观念和思想的更新。因为教师和学生都在老路上走惯了,现在要形成一种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非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不可。下面着重谈谈我们是如何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的。
1.自主性。《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它使我们的学生观有了彻底的改变。过去我们讲究集体,忽略个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基本上是老师领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参,走进标准答案。现在《课程标准》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学习是个体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带着新教材走向不同的学生,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作为主体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才会真正爱学语文。例如,可以让学生“自主性命题”,让他们当面试的考官;让不同班级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给他们以自由感受和活动的空间。还有,我们以前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要么是一个学生说了算,要么是教师说了算,现在要求教师要倾听每个学生的感受,允许理解的多向,答案的多元,要多给学生鼓励和掌声。因为阅读是一种和作者、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每个人都会产生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自我,教师只是帮助学生阅读。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新的意义,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学习过程是可设计的,又是不可设计的,教学中常常会有不可预料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无心插柳柳成阴”的现象,所以不能拿一个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语文教学只有在这种“模糊”与“精确”中同时展开,才有可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自主精神。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得到答案,而是他们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有没有进发出智慧的火花,有没有获得精神的愉悦,这个自主学习过程对学生非常重要。
2.合作性。我们对“合作”的理解是经历了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开始我们认为几个同学围在一起,讨论问题,然后选代表发言,就是合作。这样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就成了每节课必有的方式,后来我们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的同时,又请专家进行评课,经过梳理得失,反思教学后,才知道这些只是浅层次的合作。深层次的合作应是同学们团队精神的体现。合作者应各承担一部分任务,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如课本剧的表演,在各种角色的排演中,学生有体验,有感悟,这些都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进一步与人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探究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
“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学生学习语文的探究性就要体现在能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学习的资源。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探究的意识,有思考的习惯,在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要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向更高的层面拓展,力求摸索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还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空白,多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有潜力,随着探究实践的不断开展和自主经验的不断积累,会由肤浅的、稚嫩的学习,逐步走向深刻的、成熟的学习。教师也会在使用新教材的同时,逐步走向成熟。
三、新的评价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是否能真正落实,要看评价方式是否恰当。如果我们依然沿用习惯了的老一套的评价方式,一张试卷定学生终身的话,那么新的语文课程思想、课程目标只能是标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成了口号。我们认为教学评价环节非常重要,也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一定要改变以往仅仅以书面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的做法,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的互评自评相结合。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中找到自我。
(一)根据《课程标准》制定了三个维度的评价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目标,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尤其是学习能力的评价,在一次次的语文活动.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过程与方法。要让学生寻求并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注重自我诊断,自我总结。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出结果,其中过程的评价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语文活动,即使活动失败了,只要学生参与了,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各项能力,积累了多种经验,这是极为宝贵的,都是评价的重要依据只要学生在两个环节上下了功夫,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注重在语文教育、评价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积极正确的态度,布鲁姆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教师要看学生是否通过学习对母语产生了兴趣,是否对语文学科抱有积极的情感。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根据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制定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教师和学生要共同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只有以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才能设制出多样化、开放性的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评价的结果,更要关注评价的过程,要合理解释和利用考试的结果,减轻学生的压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包括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合作与交流,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1.建立方便实用的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袋。内装学生人初中的原始资料;人学前的家长评价表;学生进步记录表;家长月反馈表;语文学习目标表;教师评价表、激励表;学生学习经验录等。这些表格便于学生即时诊断,增强信心。
2.在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参与的态度、表现出的能力、资料的搜集情况等多方面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虽然这些评价(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不等于考试,但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期中、期末考试实行面试和开卷相结合;其中面试20分(面试的考官由学生竞争上岗,面试的试题由学生自己出,面试的答案由学生自己写),开卷笔试80分(学生可以带工具书、教材、笔记本进考场)。
以上这些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都是以欣赏、赞美、鼓励学生为出发点,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带着问题摸索前进的过程,我们相信有了高水准的《课程标准》,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实验教材,有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有了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广大教师一定会焕发出热情和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