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刺》教学反思

来源:酷爱学习发布时间:2012-10-07

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学之本”而以“教学以人为本”,让每个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来接待教学内容(这里暂且不论我们音乐教师是否都具备这种水平与能力),才能出现我国自己的真正意义的教学法,才会有中国自己的“奥尔夫”、“柯达伊”。
    在许多人的头脑里,一提到审美教育,便自觉不自觉地把教育目的提到德育的“高度”。因此,教材编写中什么时候该唱什么歌,那段时间是什么节日该安排什么内容,这两年在号召学生什么教材就该有所体现德育都成为必须考虑的第一因素。这就使得我们的教材始终离不开正当附庸的臼巢,在强调音乐教化功能的同时,削弱了音乐本身,音乐的本体失落了。另外,从音乐学习、情感体验的角度说,经典音乐亦并非*别人去持牌指认就成了,大家去听了、去唱了,觉得好听,好美,好感动,就牢记在心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名歌、名曲了。就像在调查中所反映的“你最喜欢的乐曲”。在三成以上都写的是《梁祝》,那无疑这《梁祝》就成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名曲了。如果我们的教材歌(乐)曲,学生不喜欢去唱、去听,再有伟大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又通过什么去教他们呢?用什么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又怎么能使学生学习音乐有劲?

    更多精彩文章

    •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反思
    • 《月光曲》 教学反思
    •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 《理发师》教学反思
    • 山歌教学——《放牛山歌》教学反思
    • 一年级音乐《我们爱国旗》歌曲教唱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水族馆》
    • 《小蜜蜂》音乐教学反思
    • 《数高楼》教学反思
    • 学习《四分休止符》教学反思
    • 课堂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位置
    • 《少数民族音乐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
    • 《月光曲》教后反思
    • 《开心火车》教学反思
    • 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感受美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