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来源:自学习发布时间:2012-10-17
——语文局拒绝多媒体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接近现代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笔者在由接触到使用的过程中,却发现这种教学手段很不适宜于语文课堂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
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由教师事先设计的,对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甚至问题的设计都早已安排好,上课时,教师只是按照准备好的流程机械地操作鼠标,完成各个教学步骤 。也就是说,教师划定了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的严密轨迹,千方 百计地引导学生沿着课件指示的轨迹走下去,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严重束缚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相矛盾的。
二、多媒体教学不利于课堂师生情感的交流
多媒体的应用使板书相对减少,师生忙与应付眼花缭乱的课件,学生没有思考的间隙,教师将目光移向课件的顺利衔接,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课堂由原来的被教师把持着、控制着,到现在的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控制着,不能不说是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互动的双向配 合;教师也不应该只是多媒体的一个操纵者,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调控者。加入多媒体 后,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学生死盯屏幕的现象,“媒体”充其量只是一 个“热闹”的工具,难以起到让师生进行正常交流的作用。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扼杀了课堂的生动性
表面上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事实上,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使整个课堂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每篇课文也是由教师分割成若干支离破碎的板块作定式的学习,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气氛再也难见“百家争鸣”的生动场面。这种教学状况与“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又有何二致呢?
四、多媒体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是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这对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究竟是利还是弊呢?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读书声也越来越稀少,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手段,还要不要花费课堂时间让学生去读呢?答案应该是不容置疑的。
五、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花费教师大量时间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容易使教学教师放松对于教材教法的研究。多媒体教学的种种功能设置,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教师为了使画面漂亮些,文字富于变化些,往往在一项设置上需反复设置、反复运行演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于课件的设计付出太多,教师往往就无力再去钻研教材教法了。
因此,我认为,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要考虑学科的张力和可创造性,我们不否认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其它学科中的巨大功用。但对语文学科而言,它的缺憾确实是
难以弥补的。如果在语文课堂中坚持使用多媒体,那么它带来的损失,绝非“东施效颦”一词可以了之。
更多精彩文章
- 语文教学 朗读先行——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
- 对新课程实验中评价方式的初探--------------浅谈评价的激励作用
- 教师搭台 学生唱戏——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备课
-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的几点认识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交换”合作学习和“激励竞争”机制的应用
- 浅谈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 浅谈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
- 浅谈初中语文新课改后课堂教学方法---------合作阅读和思维激发
- 语文中考新闻创新题专题复习
-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 关注教师在课改中的精神视界
- 感悟: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 让作文教学放射出“人文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