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来源:中小教案发布时间:2012-12-03


    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思想上应明确,为什么要通过音乐培养人才,通过音乐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素质。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对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应注意基本素质的培养。教学是为表现自己的教学成绩,还是对学生的成长负责?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如果急于出“成果”,教学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其中最常见的是带给学生思想上的混乱,没有艺术标准,没有规格,不能正确表现音乐,长此下去,养成演奏上的一些坏习惯,最终反而扼杀了学生的才能。要防止学生学习的各阶段之间的脱节。学生学习的各个不同阶段,是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面,或必须着重要解决的问题,如初学入门阶段,要有正确的方法和路子,走好第一步,一定要打好技术基础,同时不忽略音乐方面的培养,要接触不同风格和各种音乐,加强音乐方面的理解和表现。
  全面培养才能。学生的成长包括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修养,而后者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前者的提高,我们的学生往往只注意专业方面的提高,缺乏全面知识修养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有的学生专业很好,也有才能,但由于长期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只知道一味地练琴、唱歌,到了一定的程度,他的专业就上不去了,因为综合素质太差,影响了他对音乐的理解。有的学生虽然在校时音乐方面才能并不十分突出,但由于重视加强各方面的知识修养,最终却有更大的潜力。因为其他艺术门类直至文学、诗歌等,都和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一个学生从未看过印象派的画,对印象派的音乐就很难理解,就不可能把声音和光、色彩更好地联系起来。看到欧洲的古典建筑后,我们会对古典音乐的曲式、结构中所体现的力量和平衡有更好的理解。多看一些好的绘画和雕塑,会更加丰富在音乐的线条、层次以及颜色方面的想象;而如果能领会到中国水墨画中的淡雅的情趣,就能更好地找到古典民族传统乐曲中的朴素韵味。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分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十分重要。面对一份新的乐谱要有科学性和准确性,把谱上的东西准确无误地详细演奏出来。读谱还要有深度,要从谱面上的东西领会音乐的内容和本质以及作曲家的意图。如结构、音乐的性格特点。要以学生的独立工作来代替模仿和依赖,学生必须结合学习乐曲,自己看有关的资料、书籍、听音响资料,而不是等老师来讲,这样才能对作品、作曲家、历史背景、风格、特征等有更深的理解,从技术到音乐上选择正确的方法和表现手段,最终有自己的创造。  

    更多精彩文章

    • 一年级音乐《我们爱国旗》歌曲教唱教学反思
    • 《小蜜蜂》音乐教学反思
    • 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 新课改反思(二)——构建对学生的正确评价
    • 新课改反思(一)——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
    • 上好音乐课“法宝”:让孩子自信
    • 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尝试
    • 小学音乐“反思性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 音乐教学反思1
    • 小学中高年级音乐识谱教学反思
    • 《少数民族音乐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
    • 《月光曲》教后反思
    • 《开心火车》教学反思
    • 课堂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位置
    • 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感受美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