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月之韵
来源:教案设计发布时间:2012-12-14
“月之韵”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月亮文化,汲取综合文化素养。
2、衔接课内课外,锻练语文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时间范围:2003年12月初~12月中旬
活动过程 :
一、 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明确活动目的。
同学们,还记得童年时候,每当夏夜和家人、朋友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那一个个关于月亮的美丽的传说吗?月亮,在我们心中永远像一位蒙着面纱的女神那么神秘、那么圣洁,其实,古往今来,有关月亮的文化是丰富多采的,有神话传说,有文章诗赋,还有对联、音乐等,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迷人的文化中去吧!
二、 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步骤。
1、十二月初我布置了一项作业 ——搜集丰富多采的月亮文化,学生在双休及平日完成如下活动:
(1)全班分成四大板块——神话传说板块、文章诗赋板块、月亮对联板块、月亮音乐板块。
(2)按几大板块,学生自由报名,每组限报十五名,确立小组长。
(3)小组长做好分工,组员根据自己所在班块搜集资料。
2、每组搜集的资料来组织汇报节目。
3、十二月中旬开展“月之韵”语文活动。
三、学生自己找资料,排节目,注重过程体验。
(一)学生自主查询资料,交流各自的成果。
1、绝大多数学生到阅览室借资料查阅,找相关资料,老师在网上还下载了一些有关资料供学生参考。
2、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整理成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二)根据组内搜集的资料,学生自行编排节目。
1、学生推荐“月之韵”的主持人,分别是:李晓峰、李梦林、高法庭、刘晓宇。
2、以主持人为主,其他同学参与一起来设计活动过程 ,经学生讨论后,制定了一个活动方案,如下:
(1)由语文老师宣布活动开始。
(2)钢琴曲《月光曲》响起,一学生讲《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故事讲完后,李晓峰在音乐声中出场,进行神话传说的节目汇报。
(3)在神话故事的回味中,插入一段现代诗朗诵《皓月》。
(4)紧接着由高法庭主持“月亮对联”的节目。
(5)李梦林采取小品形式向大家展示“月亮诗词”的汇报节目。
(6)最后由刘晓宇带来美妙动听的音乐。
(7)节目结束后,由语文老师点评。
对此方案老师表示认同,但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按此方案自己组织排练,老师适时指导。
四、“月之韵”活动汇报,装订“月之韵”文集。
1、十二月中旬举行“月之韵”语文综合性活动。
2、学生相互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
3、师小结: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与神秘的月亮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知道了月亮原来是这样的神奇和圣洁,相信在以后的赏月中,同学们会有更新奇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