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音乐校本教学中的“乱”

来源:中小教案发布时间:2013-01-06

 
  一次在上竖笛课上,我刚想示范演奏,教室里很安静,忽然一个同学把竖笛放在嘴里一吹出很怪的声音,于是全班哄堂大笑,教室里乱成一团。
  大凡见此现象,许多老师都会惊叹:这样的课堂太乱了,一点课堂常规都没有,或是归咎到学生太活跃。其实,我觉得音乐课上“乱”的现象是有一些潜在的、深层次的内因。最主要的应该从教者本身来反思一下。
1、了解不多
  陶行知先生说:“儿童需要什么?我以为他们需要爱。但是溺爱是有害的,小孩所需要的不是溺爱而是了解。”在音乐教学中,我往往把爱的教育理解成纵容学生,对学生的许多做法不闻不问。对学生许多错误的见解不能给出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评价,生怕说了以后会伤了学生自尊心。长此以往,学生的美丑、是非观点将越来越模糊。由于音乐老师在学校中一般都要跨班教学,除了音乐课以外,基本没有时间跟学生接触。在音乐课短短的几十分钟里,老师们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跟学生沟通思想的基础上去组织教学。这就需要我们比“语数”老师更多的智慧,这种智慧没有苦心磨练是不可能“一蹴即成”的。
2、执纪不严
  自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推行以来,纪律便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平时只知道一时的严格要求,但是不能长期督促强化。另一方面,“偏心现象”也是造成执纪不严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对一些平时比较调皮的、上课常捣蛋的同学盯得很紧,而一些音乐学的比较好的,在器乐、声乐等方面有特长的同学管得比较松,对他们的违纪现象老师则往往是轻描淡写或是视而不见。
3、组织不力
  音乐课的教学本应是丰富多姿的,不同的乐曲,不同的情境,教者应该有不同的把握。如果对教学内容的内涵、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把握不够,就会出现教学组织不力的现象,并由此引发出课堂上的“乱”。本文开头提到的“新疆舞”时间就是我在备课是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没有先给所有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空间,是教师备课不充分的表现。
找到了“乱”的原因,我们便要“对症下药”,力求使音乐课堂活跃而又深刻,自由而又规范。
1、提高认识
  古人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可见提高儿童课堂常规的认识对他们在音乐课上的表现具有强烈的志向和激励作用,要提高孩子们对课堂常规的把握必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小处、从具体事情中形成影响和概念,如一学生总喜欢在音乐教室的途中打闹、讲话,课代表说了他多次也没用,他意识不到自己给别人添了麻烦,随后的几周中,我便让他当课代表,请他整队,几次下来,他红着脸对我说:“赵老师,他们有的人总是不听我的,真麻烦。”我笑着对他说:“体验到课代表的难处了?”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这位学生便是在真切的体验中感受到了自己不应该给他人,给班集体造成麻烦。
2、严格要求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学生,应当严格的地方便当严格。”对音乐课上的一些常规,我们如果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就会在孩子头脑中建立起一系列条件反射,形成行为上的高层次的动力定型,使之获得最佳效果。反复的行为实践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定势,而严格的训练又会使学生的表现更趋于稳定,最终习惯成自然。那一些童声合唱队在舞台上训练有素的表现不正是平时严格训练的效果吗?
  当然,严格要求不等于滥施惩罚、蛮横行事。对孩子,无论何人都不应该采取武断的、强迫的、命令的、独行的态度。严格要讲究艺术性,做到严而有术、严而有度。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理智的有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只有具备了对学生的爱,才会在课堂“乱”的突发情况下,变激怒为冷静,变简单粗暴为循循善诱。而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才能积极的与教师配合。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化解课堂上的矛盾。

    更多精彩文章

    • 师生学习、体现价值 新课改反思(四)
    •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反思
    • 《月光曲》 教学反思
    •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 《七子之歌》课后反思
    • 《理发师》教学反思
    • 山歌教学——《放牛山歌》教学反思
    • 一年级音乐《我们爱国旗》歌曲教唱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水族馆》
    • 《小蜜蜂》音乐教学反思
    • 《月光曲》教后反思
    • 《少数民族音乐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
    • 课堂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位置
    • 《开心火车》教学反思
    • 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感受美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