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来源:教案设计发布时间:2013-03-04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的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于不同的欣赏内容,学生动作缺乏时,教师就会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各种提示动作。例:1、双脚轻轻跳  2、双脚重重跳  3、单脚跳  4、跺脚  5、踮脚轻轻跳  6、走步  7、爬行  8、躺下闭上眼睛假睡  9、打呼噜由轻渐响   10、慢慢起身、伸懒腰等,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做上面的动作,每个人都有超过别人的意识,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探究过程。
  例如:我在请同学们欣赏《我乘上小马车》时,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是以西方国家中两个流浪儿,他们以甜美的歌声换取面包。一位贵妇人就利用他们的歌喉去赚钱,将他们带回自己家中。这首歌曲就是当天晚上他们在梦境中所唱。歌曲表现了孩子们在梦中载歌载舞的欢乐情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教师讲完这个故事以后,学生们反映极其强烈“他们不应该跟那个贵妇人去,他们被利用了”“他们根本就过不上好日子”“贵妇人是个大骗子,应该有人揭发她”“他们应该找正式的教唱歌的地方去演出挣钱”······各种想法接踵而来,教师没有批评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想法,因为他们能用自己的视角来认识世界,这是十分可贵的。音乐课就应该把主动权教给孩子们,让音乐课上永不结束真理。
    无独有偶,我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题问到:“雪花变成了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一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他偏不及格,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上赫然写着“变成了水!”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数学等工具学科,也经常发生在最具创造特点的音乐学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音乐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学的传承式的教学牢牢地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唯命侍从,只能被动的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显然,这种死记硬背、陈旧落后的的教学方式,已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更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是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问题。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更多精彩文章

    • 一年级音乐《我们爱国旗》歌曲教唱教学反思
    • 《小蜜蜂》音乐教学反思
    • 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 新课改反思(一)——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
    • 上好音乐课“法宝”:让孩子自信
    • 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尝试
    • 小学音乐“反思性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 音乐教学反思1
    • 小学中高年级音乐识谱教学反思
    • 小学高年级音乐识谱教学反思
    • 课堂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位置
    • 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感受美
    • 《少数民族音乐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
    • 《开心火车》教学反思
    • 《月光曲》教后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