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乐中学习音乐

来源:教学方法发布时间:2013-04-03

音乐课堂快乐起来呢?
一、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愉快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认为,良好的环境,使人们的言行在心理上起着重要的演化引导作用,当我们置身于宁静整洁的公共场所,我们就会自觉地调整、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与其相协调。同样要让学生们自觉、快乐地学习音乐,一个充满艺术感的、优美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学习环境应在小环境和大环境,小环境指的就是音乐教室,那是学生们直接音乐熏陶的地方。几幅音乐家的肖像,几句音乐格言,布置一个精美的“校园音乐家”栏目。贴上音乐成绩突出或在音乐上有一技之长的学生的照片,窗前是一排郁郁郁葱葱的植物,钢琴上美丽的小花仿佛向他们露出灿烂的微笑。教育的大环境即校园环境。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启动,学校的教育设施目趋完善,建立一个有质量、有个性的“校园音乐电台”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利用课间、午后为学生送上“音乐点心”。上下课的铃声可以用电子音乐代替,选用的电子音乐可以是著名动画片,童话剧的主题音乐。学校可定期举办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为学生发挥特长创造机会,也可以组织一些普及型的歌咏、绘画活动。学校的橱窗,板报也是艺术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自然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在快乐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重新理解“课堂纪律”四个字的含义
  走出语数的课堂,孩子们就像出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兴奋,音乐课上唱歌、跳舞、做游戏,他们想尽情地交往、自由地表现。这时“纪律”两字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因此,“课堂纪律”也就成了音乐教师们头痛的问题。其实,作为一名艺术老师,我们应该重新去理解“课堂纪律”四个字的含义。一堂严加管制的音乐课,学生难以自觉地去感知音乐,难以在音乐学习中营造成一个和谐的内心世界,思维平平,无激情可言,更别说从音乐中体验快乐。音乐教育家柯达依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课堂纪律固然重要,但轻视学生的主动参与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在音乐课里,鼓励学生大胆地动起来,大声地唱出来。让他们在音乐中体验满足感、幸福感,享受成功的乐趣。
三、在教学中加入“快乐因子”
1、大家一起猜一猜
  学生们喜欢猜迷,它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训练,使课堂气氛显得活跃。教师可以把一些比较维的乐理知识,变成诗歌、迷语,让学生念一念、猜一猜。如学习附点音乐符时,“一个小不点,真是起眼,音符右边站,时值加一半。”学生猜迷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理解、记忆的过程。用这种方法,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相反会觉得有趣、新鲜。
2、请你和我这样做
  

    更多精彩文章

    • 师生学习、体现价值 新课改反思(四)
    • 一年级音乐《我们爱国旗》歌曲教唱教学反思
    • 《小蜜蜂》音乐教学反思
    • 学习《四分休止符》教学反思
    • 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 新课改反思(一)——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
    • 上好音乐课“法宝”:让孩子自信
    • 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尝试
    • 小学音乐“反思性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 音乐教学反思1
    • 《月光曲》教后反思
    • 课堂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位置
    • 《开心火车》教学反思
    • 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感受美
    • 《少数民族音乐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