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语文教学行家曾说过,阅读教学不能丢失“我”。这“我”,一指作为主导的教师,二指作为主体的学生。然而,长时期来,阅读教学的突出问题,恰恰是师“我”过强,生“我”太弱,两“我”严重失衡,致使语文效率徘徊不前。那么,新课改阅读教学如何强化学生这一“我”,逐步实现两“我”的平衡呢?下面以编于语文版七年级(上)的文言文《期行》为例,谈谈我的构想。 《期行》选自《世说新语》,与人“期行”事虽小,但文章所强调的明礼守信的道理,却是为人立世之本。怎样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这一“我”来,我的设想是: 一、拦路虎“我”来扫。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习惯上称为“拦路虎”,必须找出并扫除。靠谁扫?“我”!怎么扫?考虑到“拦路虎”是因人因文而异的,有多少有无之差异。因此,教学时不宜因袭传统,小黑板一挂统一解决,而应因人而异,自己寻找,自己解决。展示投影(一):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边读课文边解决生字难词,有困难按下面要求分类写出。 1、我不会读的字: 2、我不理解的词: 这一环节,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对“拦路虎”找出少的,可能是阅读基础比较好,应肯定其阅读能力;对找出多的,也要肯定其诚实细心的态度,并鼓励他自己解决,也可请优生帮忙。惟其如此,才有真“我”的“自主”。除此,还应通过课文抽读或齐读,以检测解决之实效。抽读时,教师要仔细听,句逗停顿是否正确?语气语调是否恰当?待学生能顺畅朗读后,展示投影(二),落实重点词。 抢答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期行( ) 太丘舍去( )尊君在不( )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 二、小故事“我”来讲。文言文省略多,语句之间连贯性弱,学生会读文章,并不等于会讲故事。要准确完整叙述出故事,还须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补充。因此,可通过讲故事,检测学生是否真理解。此时可组织小组合作交流,由一位学生主讲,同组同学纠正补充完善。小组交流后推荐一同学代表向全班叙述,有不确切的再补充。在补充纠正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特别是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语序倒装的词句,以及能揭示文章内涵,表现人物性格的词句,应重锤敲打,落到实处。展示投影(三),理解重点句。 解释下列句子 一.1、期行 2、过中不至 二.1、尊君在不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友人惭,下车引之。 三.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元方入门不顾 在解答过程中,要设计一些与内含理解相关的一些问题,预先让学生去体验。如“期行”不仅要理解词意,还要知道这是双方的一种承诺。又如友人先称“尊君”表示尊重,后骂“非人”则是无礼,内心的“惭”又是一种内疚心理。“尊重、无礼、内疚”集友人于一身,可见人物性格之复杂。只有让学生透彻理解这些重点词句内涵,下一环节挖“宝藏”才能客观公正。 三、挖宝藏“我”胜任。文章读通读顺了,重点词句理解了,故事梗概明白了,文言文就转化成白话文,挖掘宝藏,即理解寓意就容易了。如《期行》一文,就是通过“期行”一事,要人们守“信”知“礼”。“信”和“礼”就是作者寓于“期行”一事中的宝藏。宝藏谁来挖?依旧是“我”。教师只要设计好问题,让学生紧扣重点词句,展开充分讨论,学生一定能心领神会。展示投影(四),品评人物,说说启示。 抓住人物言行,评价人物品行,说说你的启示。 陈太丘:守信 友 人:性格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肯改; 元 方:少年老成,知信明礼,有些固执; 启 示:要信守诚诺,礼貌待人。 教学至此,可以说文章理解基本完成。可留点时间让学生读背课文,以加深印象。 四、说古今“我”能行。有人说,向前迈十步,不如向旁跨半步。向旁跨半步,就是源于文本又跳出文本,纵横拓展和延伸。使学生在拓展中丰富知识,在延伸中加深理解。拓展延伸,不仅与“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切,也与新课程新理念相合。如何拓展延伸? 一是你一句我一句,品尝名言。“信”也罢,“礼”也罢,在我国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炎黄子孙的立世之本。“信和礼”,名篇佳作说不完,名言警句到处有。教师课堂展示,让学生品尝解读,或让学生课前准备课堂交流,既增知又益能,何乐而不为?展示投影(五),名句品尝。 古人论“信” 1、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诚信者,天下之结(关键)也。——《管子》 4、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5、无信患作,失援必毙——《左传》 6、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无信,何以为言?——《春秋》 7、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8、原(源)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墨子》 9、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1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1、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依靠)也。《东周列国志》 古人论“礼” 1、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3、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礼记》 4、多行无礼,必自及也。——《左传》 5、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6、世治则礼详,世乱则礼简《三国志》 7、年丰廉让多,岁薄礼节少。——南朝·萧衍 8、人之所以为贵者,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者,亦云(是)惟信与义。——唐·张九龄 9、人无礼而何为,财非义而不取。《水浒传》 10、礼无不敬,法无不肃。《三国演义》 11、礼乐为本,刑政为末。——宋·苏辙 名人名言的展示,不要一闪而过,应让学生选读选解,选记选用。有困难的,老师帮助解读。因为这不仅是名句的积累,文言知识的拓展,更是人文素养的提升。名言展示后,还可围绕守信明礼,让学生说说故事、成语和现代名言警句等。 二是你说事我说理,打造诚信。你一言我一语,是纵向历史的延伸,你说事我说理,是横向社会的拓展。现实社会,信用如何?礼貌如何?学生与大人一样,感动多多,感慨也多多。正面的反面的,政界的商界的,邻里间校园里,说不尽道不完。教师可以“礼貌”或“信用”、“守信明礼,从小事做起”等为话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一件事,所思所感谈一点看法,若能运用以上的一二句名言更好。把口头表达和文本阅读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养成守信明礼的美德。 五、知能题“我”自拟。课后训练,习惯上是老师出题学生答题。传统习题,讲练脱节多,抄抄写写多。既无针对性又缺乏新意,学生兴趣不浓,被动应付多。如何化被动为主动,不妨尝试让学生自己试拟一些题。自拟自答,或互拟互答。 学生拟题,老师要指导。指导既要紧扣语文的知识和能力,体现“以文为本”,又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体现“以人为本”,达到“文本”和“人本”的有机结合。如围绕重点词、重点句,指导学生拟出“本文用得最好的词语是哪些?说说理由。”“最精彩的句子是哪几句?为什么?”“最喜欢的人物是哪个?为什么?”“学了名人名言,你感触最深的是哪句?谈谈你的理解。”“听了同学们的交流,你想说点什么?又想写点什么?更想做点什么?”“联系班级实际,围绕‘礼’或‘信’,说说你的何建议?”“围绕‘信’和‘礼’,大家拟名言,看谁拟得更通俗,更深刻?”“假如友人说明失约的理由,元方会怎以说,怎以做?”还可拟出“‘期行’事小,守信无价”、“打造诚信,小事做起”等作文题。指导学生这样拟题,学生答题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有自主发表见解的空间。比起老师一人闭门拟题,众人被动答题好得多,学生也必然有兴趣得多。 上述构想,寓语文能力培养于语文知识学习中,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主表达。每一环节学生充分自主,教师紧密配合,尽力体现课改要求,它可否作为新课程新理念下叙事类文言文教学的一般模式,请同行们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