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星光恰恰恰》教学案例与反思

来源:教案辅导发布时间:2013-06-09

音乐作品来设计教学方案? 
2、如何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学生内心对音乐的感受? 
案例描述: 
 《星光恰恰恰》是人音版第一册第五课《静静的夜》中的表演曲目,根据教参中的教学目标是“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为此我把本首曲目的表演与歌曲《闪烁的小星》的演唱教学相结合,设计了我的教学方案。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对这首欢快的乐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些学习电子琴的学生说“老师,我知道音乐中有弦乐的声音”,很多学生对音乐中的铃鼓的声音很有兴趣,跃跃欲试想演奏铃鼓,甚至有学生在聆听是数出 “X X   X ”的节奏声音出现了28次。学生对乐曲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力,激醒了我,自己在设计课的时候,还是把教材、教学参考作为教学的照本宣科的依据,没有深入地研究教材,没有仔细地去了解学生的所知所需,在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学生是我们的教学主体。于是我认真思考,要抓住这个契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星光恰恰恰》这首乐曲仔细研究,去探索它的音乐本质,寻找它的可教性。因此,我增加了教学时间,把《星光恰恰恰》单独为一课时,重新设计了《星光恰恰恰》的教案。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聆听《星光恰恰恰》,听辨铃鼓与小鼓的音色,并能用铃鼓为音乐伴奏。2、用欢快的动作表现《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3、学习用线条或图形记录《星光恰恰恰》,会看《星光恰恰恰》的图形谱。教学环节做了如下设计: 
片段一:听音乐画图谱 
1、“在音乐中,你们听到了铃鼓的声音,能不能随着音乐模仿铃鼓是怎样敲的?能不能找出什么规律来对上音乐的节奏?” 
2、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逐步总结出铃鼓的节奏“ XX X” 
片段二:分句听旋律,模唱 
1、找出音色的不同,并选择相应的母音来进行模唱。 
2、指导学生用相应的图形来表示音乐。 
3、教师启发学生总结每一句的旋律,帮助学生掌握乐句。 
片段三:出示音乐总谱讲解 
片段四:布置作业 

    更多精彩文章

    • 师生学习、体现价值 新课改反思(四)
    •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反思
    • 《月光曲》 教学反思
    •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 《七子之歌》课后反思
    • 《理发师》教学反思
    • 山歌教学——《放牛山歌》教学反思
    • 一年级音乐《我们爱国旗》歌曲教唱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水族馆》
    • 《小蜜蜂》音乐教学反思
    • 《开心火车》教学反思
    • 课堂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位置
    • 《少数民族音乐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
    • 《月光曲》教后反思
    • 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感受美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