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学设计2

来源:小学堂发布时间:2013-09-12

授课时间:二00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授课地点:芜湖市第十二中学高一(8)班
授课教师:安徽师大附中朱诵玉

教学理念: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北京的胡同及作者赋予胡同文化的内涵
能力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作者赋予胡同文化的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对胡同文化所持的态度
教学方法:
教法:设置情境   点拨法
学法:活动式(讨论、观摩、思考、实践)
教 具: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播放歌曲《故乡是北京》,展示几幅北京的图片。

二、课文学习
1、展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
2、“胡同”的含义——城市里的小街小巷。
“文化”的含义——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文化具有阶级性、地域性、民族性。
“胡同文化”——在课文里指住在北京胡同里的居民的一种精神状态(或文化心态)。


3、 北京的胡同及其特点
展示四合院、胡同照片,结合课文前四段,请学生说说北京胡同的特点。再播放一段胡同录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过渡到下一步。

走向——正
名称——俗
胡同的特点    数目——多
                          环境——静

4、 长期生活在这样方正而又安静的胡同里的居民形成怎样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呢?

 安土重迁,不愿搬家
独门独院,过往不多
胡同居民 易于满足,要求不高 封闭、忍
爱瞧热闹,不管闲事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5、 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作者称之为“胡同文化”。那么作者认为这种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胡同文化的特点)呢?(见上表右)
6、 作者对这种封闭的、以“忍”为精义的胡同文化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展示几幅衰败的胡同的照片)                
批判中带有伤感

7、小结……

8、附:一点说明——胡同文化的这些特点是作者赋予的,也就是作者眼里的胡同文化,它并不代表北京胡同文化的全部(课文第七段也提到胡同居民的其他一些生活习惯)。

三、迁移训练
北京的胡同正在衰败,北京的胡同文化今天又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运用你的知识,发挥你的想象,谈谈你的看法。播放一段胡同录像。 2001.10.23

    更多精彩文章

    • 杜甫《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 《胡同文化》教案
    • 高三文言文复习之《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教学设计(教师
    •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阅读]第五单元杜甫律诗五首
    • 《人是什么》教学设计(张见亭)(教师中心稿)
    •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 《将进酒》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学设计 (教师中心稿)
    •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设计
    • 高三专题复习课:“仿写句子”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教案
    •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备课笔记
    •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 《我的空中楼阁》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
    • 故都的秋(赛课教案)教案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