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设想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3-10-24
作者: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张海运 |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 ~ 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 通过观察、想像、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继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 一、认识立体图形和长方体 1.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国旗、手帕、红领巾各是什么形状的吗? 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图形。 谈话:请同学们看老师办公桌上的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的形状和平面图形一样吗?(媒体显示) 2.指出:像办公桌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出来都是立体图形。其中投影片盒子、书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 3.引导:下面这两个图形是长方体吗?什么物体大致是这种形状?从桌面上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二、探究长方体特征 1.讨论长方体的面。 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说明:长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这是长方体区别于其他立体图形的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征很快从立体图形中分辨出长方体。 2.认识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说明:在长方体中,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3.研究面、棱、顶点的特征。 提问:大家己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继续展开研究,并把发现的特点整理成一份材料,准备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交流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的方法。 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观察、比较、测量) 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数、观察、比较、测量、推理) 顶点:8个。(数) 4.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5.再次抽象长方体。 谈话:同一个长方体,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形也不一样。你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下手中的长方体纸盒,看一看是不是这样。有三个小动物也从不同的位置看一个长方体,你能分辨出下面的三种情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它们中间谁最能确定这是一个长方体? 说明:我们画长方体通常画出三个面,把看不见的几条棱用虚线表示出来。(媒体显示) 6. 应用特征判断哪几个图形是长方体。 三、认识长、宽、高 1.提问:同学们,我们教室的形状是长方体吗?怎样才能描述教室的大小呢?你能估计它大约有多长、多宽、多高吗? 提问:(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你能说一说这个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2.揭示长、宽、高的概念。(媒体显示)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提问:(媒体显示)你能依据长、宽、高分辨这两幢大楼吗? 4.引导:动手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一说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5.拓展: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知道长方体的什么?(媒体显示) 四、全课总结 1.总结:回忆一下我们通过研究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研究的? 2.谈话:谈一谈你的学习体会。 教学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