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老师也成了课堂教学资源
来源:写作辅导发布时间:2014-10-14
教材、教师用书、音像资料、网络……是可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那么,听课的老师是课堂教学资源吗?请看小学思想品德《学会礼貌用语》一课教学案例片断。
师:今天,我们有一个与人交往的好机会,有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请你们用礼貌语言与听课老师交流一下。
(学生的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
师:不要紧,你们可以商量一下,怎样使用礼貌用语。
生1:我想问老师一个小问题。
生2:我想请听课的老师为我写一句希望或鼓励的话。
师:对呀,你们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与他们交流。
(学生实践。)
师:在你们请老师写鼓励语时,是怎样使用礼貌语言的?
生1:我说:请您给我写一句鼓励的话好吗?
生2:我先作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爱好,说说自己的特长……,然后再请老师写。
生3:老师给我写好了,我说:谢谢!
师:你们真是懂礼貌的孩子,那你们想听这些老师对你们的评价吗?
生:想。
(听课的老师对学生做评价。)
评析:课堂教学资源不仅仅局限在教科书、教师指导用书、音像材料等,课堂教学资源是宽泛的,也是开放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在这一开放的课堂里,教师不是将教材当作经典来解读,也不是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礼貌用语的唯一渠道,而是让学生与听课的老师交流,让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得到了提升和发展。然后,教者有目的地再让听课的老师对学生使用礼貌用语情况做一评价,现场反馈的信息,这又成了老师教学的新资源,进而再实施有效教学,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听课的老师不再是一个陌生的人,而是学生交流的对象,是和执教老师共同来完成教学目标的“第三者”。在这里,教者、学生与听者形成了互动,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融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课堂文化,是一种超越,这种思想无疑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达到有教无痕、润物无声的道德教育境界。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还很多,问题是教师是否有这一意识,能否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出发,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地挖掘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实现超水平的发挥。
师:今天,我们有一个与人交往的好机会,有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请你们用礼貌语言与听课老师交流一下。
(学生的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
师:不要紧,你们可以商量一下,怎样使用礼貌用语。
生1:我想问老师一个小问题。
生2:我想请听课的老师为我写一句希望或鼓励的话。
师:对呀,你们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与他们交流。
(学生实践。)
师:在你们请老师写鼓励语时,是怎样使用礼貌语言的?
生1:我说:请您给我写一句鼓励的话好吗?
生2:我先作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爱好,说说自己的特长……,然后再请老师写。
生3:老师给我写好了,我说:谢谢!
师:你们真是懂礼貌的孩子,那你们想听这些老师对你们的评价吗?
生:想。
(听课的老师对学生做评价。)
评析:课堂教学资源不仅仅局限在教科书、教师指导用书、音像材料等,课堂教学资源是宽泛的,也是开放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在这一开放的课堂里,教师不是将教材当作经典来解读,也不是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礼貌用语的唯一渠道,而是让学生与听课的老师交流,让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得到了提升和发展。然后,教者有目的地再让听课的老师对学生使用礼貌用语情况做一评价,现场反馈的信息,这又成了老师教学的新资源,进而再实施有效教学,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听课的老师不再是一个陌生的人,而是学生交流的对象,是和执教老师共同来完成教学目标的“第三者”。在这里,教者、学生与听者形成了互动,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融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课堂文化,是一种超越,这种思想无疑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达到有教无痕、润物无声的道德教育境界。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还很多,问题是教师是否有这一意识,能否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出发,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地挖掘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实现超水平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