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要注意细微处
来源:乐学堂发布时间:2014-10-23
许多同学对小说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乏必要的艺术欣赏方法,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浮光掠影式的粗略把握上忽略了许多本应使人喜怒顿生、拍案叫好的精美之处。它们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关涉到人物性格、主题和审美情趣,阅读和欣赏中万万不可忽略。
(一)关涉到人物性格的塑造
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小说在表现这一点上不可能删繁就简,直接点明,它总是通过其他方法暗示读者,这也是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魅力之一。《祝福》中,祥林嫂被她婆婆带人捆绑走之后,小说用了两个词语来表现四叔的态度,很有意思:“可恶!然而……。”这是四叔第一次的评价。四叔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根据上文看,祥林嫂的婆婆和卫老婆子采取“先斩后奏“的方式:等祥林嫂到河边掏米时让两个男人强行捆上白篷船,然后才到四叔家叫人。事后,四叔听了“看见的人”的“报告”才知这一情况,因而觉得“可恶”。但祥林嫂“诚然是逃出来的”,作为“一个将理学的老监生”,四叔又觉得她该回去守节,这就是那“然而”后面省略的内容。四叔第二次的评价还是那两句词,但
(二)关涉到主题思想的表现
这样的细微处当然是举足轻重了,可是由于知识一、人生体验等的局限,大家阅读小说时可能常常一带而过,毫不在意;或者自以为理解了,实际上是片面甚至错误的.《药》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文中写夏西奶奶上坟时发现瑜儿坟上的花环,她惊奇,不解,继而认为是显灵,便许愿要瑜儿的魂灵“教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给她验证。这时,有一段精彩的环境描写:
微分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这一段,许多同学都知道是写“静”,通过微风、枯草、“铁铸一般”的乌鸦,尤其是夏母心里恍惚所感到的似有实无的“一丝发抖的声音”,从不同方面烘托了周围“死一般”的“静”。这样渲染环境之静的目的是什么呢?许多同学不甚了然。其实,联系上文的“显灵”及其验证,一下字就明白是为了表现夏母迫切期盼乌鸦飞上坟顶的心情,周围越静、乌鸦越不飞,夏母期盼的心情越迫切。可是,在夏母“慢慢地走了”,更加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时,作者又细致地刻画了乌鸦的“动”:“哑——”的一声大叫、“张开两翅,一挫身”的起飞动作、“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的明确方向、“箭也似的”的劲厉速度,与前面的“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无可置疑地说明夏母迫切期盼的祝愿的破灭,从而表明连母亲都对革命的儿子不理解的深沉悲哀。这两处可谓全文的重点,它与茶馆里众茶客愚昧的“表演”一起揭示了主题。
(三)关涉到独特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产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它的产生必须建立在对文本哪怕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心领神会的解读上。《边城》中那“桃花色的薄云”不单纯是写精,在写景中透露出如“桃花色的薄云”般绝美却易逝的青春悲剧美,令人玩味;而翠翠梦中听歌和“摘虎耳草”的那一部分简直美到了极致,它写尽了纯美爱情对人灵魂的荡涤与震撼,使人心旷神怡。《荷花淀》中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如月下织席和淀里的银白世界的柔美,淀里遇敌和歼敌的壮美,水生嫂的多情温顺,女人们的含情娇羞……无不昭示出景美人美的审美情趣,夫妻情、家国爱的主题表现就有了独特的环境和坚实的基础,读后自然给人珠玉满眼、妙趣横生的艺术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