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二
来源:乐学堂发布时间:2014-12-22
《三峡》
课时:
一课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文章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自然景物的。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三峡吗?三峡的壮丽风光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歌咏它,古有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商隐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今有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文,更增添了三峡的美。今天,我们来看看,在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下,三峡又是何等的壮丽。早在1500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在《水经注·江水》中对三峡的风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二)解题
⒈引导学生看“阅读提示”和注释①。
⒉简介作者及作品。
郦道元(466—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省涿鹿)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曾任安南将军、御史中尉等职,执法严格,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有《水经注》传世。
《水经》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由于它记叙简略,郦道元在“访渎搜渠”,亲自考察后为其补订作注,写成《水经注》40卷。语言简洁精练,文字秀丽优美,对后代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水经注》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宝贵的文学珍品。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三峡》是《水经注》的代表作,是一篇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三)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⑴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
⑵播放字词教学幻灯片。
幻灯片一:
⒈利用工具书,给下字注音。
阙 叠 嶂 曦 襄 溯 湍 漱 涧 啸
⑶学生完成正音,全班共同订正。
⑷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放声读书。
⑸疏通全文大意。两人一组,参考注释,疏通课文大意。没有注释的句子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⑹集体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提出疏通文意时遇到的问题,同学帮助解答。学生解答不了时,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⑺结合课后练习四,解释重点文言词语。
①播放重点文言词语幻灯片。
幻灯片二: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⒈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⒋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⑻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
⑼在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
幻灯片三:
思考题一: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思考题二:三峡地貌总体特点是什么?四季各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思考、讨论。
③明确思考题一:
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腾的江流,以及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或山、水、树、猿鸣)文章先写三峡地貌,重点写山,然后又分别描绘了四季的景象,先写夏季三峡的江水;再写春冬三峡的景色,最后写三峡秋天的景色。
④明确思考题二:
地貌总特点:山势连绵,遮天蔽日。
夏季:水势迅疾凶猛。
春冬:景色秀丽奇绝。
秋:幽静、凄凉。
⑽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以上特点。
⒉精读课文
⑴教师引导:这篇仅有百余字的短文写景状物情景交融,语言精练,风格清新,是《水经注》中特别优秀的章节之一。请同学们从下面写景的语句中,选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做简要分析。
⑵播放写景语句的幻灯片。
幻灯片四:
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做简要分析:
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清荣峻茂”
③“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④“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⑶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适当点拨或作必要补充。
⑷明确精彩语句分析要点。
①句写出了江水的季节特点。春冬水涸之季,下滩的水雪浪飞溅,故为“素湍”;水清流缓可谓“绿潭”。“素”“绿”色彩相间,“湍”与“潭”一动一静。岩崖、云朵、蓝天于碧水中可见,令人有无限遐想。
②句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水,以“峻”字状山,以“荣”字状柏树,以“茂”字状草,水清、树荣、山峻、草茂互相辉映,大自然充满无限生机。“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清荣峻茂”的三峡美景自然会使人产生“良多趣味”,而三峡的春冬之景毕竟只是在热爱祖国山川的人眼里才益发显得“清荣峻茂”。读到此处,使人油然而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作者并不明确点出“秋”字,而是以一个“霜”字加以暗示,以概括之笔写深秋霜晨,又以“寒”“肃”二字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的心情自然也是凄凉之情。
④作者不再写山、写水、写树,而是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⑸学生讨论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的特点:
①本文语言精练。仅用百余字,就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诸多气象。
②情景交融,富于表现力。作者用有限的字句,分别描绘四幅美丽的山水画,三峡的壮丽景色,磅礴气势,千姿百态,如在眼前,使人的心灵受到陶冶和震撼。
⑹学生自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⑺教师小结:
本文以简练精确的文字“素、绿、怪、悬、清荣峻茂”,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地貌和四季景色。那连绵不断、隐天蔽日的重岩叠嶂,那奔腾浩荡、一泻千里的夏日江水,生动地表现出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那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悬泉瀑布”和“清荣峻茂”的山水草木,以及秋日晴初霜旦的寒林肃涧,则显示了祖国山光水色的清幽秀丽。
⑻运用媒体播放思考题幻灯片。
幻灯片五:
思考题三:《三峡》最后一句,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思考题四: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寓情于景的?
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⑽明确思考题:
①明确思考题三:
《三峡》最后一句可谓锦上添花之笔,将三峡的凄清、空旷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以渔者歌谣作结,凄凉哀婉,使读者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②明确思考题四:
描写山水的作品,一般都不是纯客观地写景,作者总是在景物的描写中,融注个人的主观感受,因而写得情景交融。文中描写舂冬之时的山光水色的秀丽奇绝、后特别点出“良多趣味”,流露出作者掩饰不住内心的爱悦之情,使读者受到感染。
⑾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
这堂课,我们朗读翻译,并欣赏了这篇描绘三峡优美风光的精彩散文,感受了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当代散文家学者余秋雨曾赞扬道: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的确,郦道元的这篇散文对后代山水游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播放作业 幻灯片
幻灯片六:
⒈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⑷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⒉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⒊水是三峡的灵魂,请仿照文章写景方法描写你见到过的最美丽的水。
(五)板书设计 :
三峡
郦道元
《记承天寺夜游》
课时:
一课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朴素自然的语言,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
难点:揣摩作者在写景文字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他的山水游记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柳宗元、宋代苏轼等人的山水散文,都曾受他的影响。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一篇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二)解题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断,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种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这篇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耐人寻味。
(三)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2)播放应掌握字、词的幻灯片。
幻灯片一:
⒈利用工具书、书下注释给下列字注音。
遂 寝 藻 荇
⒉利用工具书、书下注释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欣然起行 无与为乐者 遂至 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 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⑶学生借助工具书完成正音、解词。
⑷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作品的内容,思下考以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
幻灯片二:
思考题一: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用文中词语)
②学生思考、讨论。
③明确思考问题一:
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
⑸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⑹翻译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
⑺划分文章层次,概括层意。
①学生思考、讨论。
②明确:
第一层:(开头……相与步于中庭)叙事,交待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何夜无月……结尾)抒情,面对月光、竹柏疏影抒发感慨。
⒉精读课文
⑴播放思考题幻灯片。
幻灯片三:
思考题二: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哪些词句可以表现出来?
思考题三:文章第三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⑵学生思考、讨论。
⑶明确思考题二:
“欣然起行”表现出了作者兴奋喜悦之情。
“无与为乐者”,“寻张怀民”,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喜悦的,但也流露出寂寞之感。
教师讲解:作者为什么会同时具有兴奋喜悦和寂寞两种不同的心情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当时的情况。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人陷害入狱,后经人多方营救才于十二月结案出狱,被贬官至黄州,身居闲职,而且还受到监管,过着失意的闲居生活。内心苦闷寂寞,于是放情山水,到大自然中寻求诗情,寻求精神的寄托。
⑷明确思考题三:
课文第三层,作者连发两问,月色常有,竹柏亦常有,但像“我们”这样赏月的闲人”却不可多得。
这句看似多余,但仔细品味则又感到文章因此而意味更深一层,是不可缺少的,十分精彩的一笔。这两句话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相当复杂,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还透出某种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这种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是由于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放情山水,在江山风月中寻找寄托;另一方面,大自然的美所给予人的无穷愉悦,是那些追逐名利的世俗之人所无法领受的。苏轼得到一种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愉悦,这是身处逆境的苏轼聊以自慰的。
⑸朗读,并简要分析下列写景语句的妙处。
⑹播放写景语句的幻灯片。
幻灯片四:
朗读,并简要分析下列写景语句的妙处。
①“月色入户”
②“欣然起行”,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⑺学生思考、讨论。
⑻明确写景语句的妙处。
①句月光悄悄地进门来了。“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善解人意。主动来与人作伴,安慰这位失意的人。
②是作者的反应,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睡意顿消,披衣而起,欣然相迎,其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③句是全篇的精妙所在,寥寥18字,以极精练的文字描画出承天寺庭院中优美的月色,表现出浓郁的诗情。其妙处在于:将月色当作水来描写,将月下的竹柏影当作水中的藻荇来描写,前者突出月光的“空明”之色,后者突出树影的“交横”之态,创造出一个澄澈透明的世界。
⑼指导学生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散文。这篇短文不足百字,却脍炙人口,堪称古代小品文中的杰作。文章通过记事、写景、抒情,以极精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感和熏陶。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深入领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看似浅显,却别有情趣,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心境的?
(五)板书设计 :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六)设计思想:
1.注重诵读教学。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展开讨论、解释疑难,教师作必要的点拨和的适当讲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